约3330字。
《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培养分析、探究能力
2、培养比较鉴赏能力,并学习几个是各种常用表达技巧。
学习重点:深入理解“联想与想像、正侧描写、以形写声(化虚为实)”的诗歌鉴赏术语,并能运用于诗歌鉴赏。
学习方法:自主阅读,自我分析,合作探究
课前预习:
1、给划线字注音
根蒂跻攀喧啾丝篁箜篌神妪提携
2、解释诗句中词语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颖乎尔诚能(),勿以()冰炭置我肠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3、关于联想与想像
诗歌表现思想感情的媒介是语言,语言没有视觉的形象性,它不过是一群声音符号的组合。这些声音符号本身并没有形象,但诗的语言却能在读者的头脑里构成栩栩如生的形象。这靠的是什么?就是读者的联想。所以,好诗一定能够唤起读者的联想;善于鉴赏的读者也一定富于联想力。无论诗歌创作或诗歌鉴赏,离开联想都是不可能的。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联想十分丰富,有些诗歌的构思完全建立在一片联想之上。阅读这些诗,应当驰骋自己的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能真正欣赏它的意趣。
(袁行霈《感受•联想•修养——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鉴赏》
相关典例:
白居易《琵琶行》写他欣赏音乐时的心理活动,完全是联想在起作用
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从无定河边的枯骨,联想到深闺梦中之人,把两个截然相反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构成鲜明强烈的对比,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
杜牧的《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把“妃子笑”和“一骑红尘”这两个镜头衔接起来,很能发人深思
4、关于化虚为实、以有形写无形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资源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