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儒家文化学案
- 资源简介:
约8110字。
课题:《中国文化经典》之儒家文化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深入理解儒家文化的内涵及意义。
2.能力目标:体悟解题思路。
3.情感目标:理解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方法:合作、探讨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预习案】
知识梳理
一、个人道德修养
(一)目标:人性的追求——止于至善 人格追求——圣人君子
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2、“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终日所思者,是如何进德修业。小人则求田问舍而已。君子安分守法,小人则唯利是图。) (《论语•里仁》))
3、“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君子对于天下人,不问亲疏,以义为处世准绳。)(《论语•里仁》)
4、“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难,不易)诸。’”( “君子”有两个条件,第一是“修己”,第二是安人。君子人格的最终完善就是通过修己而治人。)(《论语•宪问》)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二)内容方面
1、仁:“仁”是儒家包罗众德的最高观念,“仁”的含义很多,但其本质核心就是“爱人”。正如孔子说:“仁者爱人。”
①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五者”指:“恭、宽、信、敏、惠”)
②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③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穷困的生活),不可以长处乐。”
④“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⑤“当仁不让于师” (面临实行仁德的时候,即使是对老师也不必谦让。)(《论语•卫灵公》)
⑥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2、义:义,就是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讲道理、讲道义。
①子曰:“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②“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
③“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真正的通达是:品质正直,追求正义)(《论语•颜渊》)
④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⑤“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孟子•公孙丑上》)
⑥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荀子》)
⑦“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义”是用来修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