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学年第一学期初中学业质量监测九年级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6小题,约12550字。
浦东新区2019学年第一学期初中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初三语文试卷
一、古诗文(40分)
(一)默写(16分)
1.衣带渐宽终不悔, 。(《蝶恋花》/柳永)
2. ,草盛豆苗稀。(《归园田居》/陶渊明)
3.青山绿水, 。(《天净沙??秋》/白朴)
4. ,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李商隐)
5.《醉翁亭记》中的“ ”一句,如今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的意思。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为伊消得人憔悴(注意“憔悴”的书写)
(2)种豆南山下
(3)古今常在
(4)春蚕到死丝方尽(注意“蚕”的书写)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6—9题(12分)
【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上述语段的作者同属于 (朝代),语段甲的体裁是 ,语段乙节选自课文《 》。(3分)
7.上述语段都写到了“月”,下列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语段甲两次“问月”,写出了作者厌恶人间向往仙境的情感
B.语段乙写明月千里,表达了作者赏美景而忘宠辱的酒脱之情。
C.语段具体写“婵娟”“沉璧”,以抒发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D.语段中的“咏月”“绘月”,能引发读者对人生世事的思考。
8.语段乙中“迁客骚人”在“登斯楼”时的心境是 。(2分)
9.说说你对语段甲中画线句的理解。(4分)
【分析】【参考译文】
【甲】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屋里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乙】……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