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个代表”(演讲稿)

作者:佚名|  时间:2004/11/16 10:45:48  来源:中语资源站整理  人气:

 
    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三个代表”的主要内容。具体说来:
    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之所以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就在于它能最终创造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发展,也是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工人阶级是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社会化大生产又是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装备起来的,因而工人阶级代表着当代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就必然忠实地代表着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毛泽东就曾经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反复强调:“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又说:“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因为我们党是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所以全党为之奋斗的目标,归根到底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最终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文化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通常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作为社会意识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对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和作用。历史证明,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作用,先进的文化推动社会发展,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发展。
    中国先进文化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种先进文化,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思想文化领域指导地位的;是坚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为内核,大力弘扬这个主旋律的;是坚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使文化发展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的;是坚持借鉴和吸收世界一切文明成果,使文化发展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的;是坚持文化的大众化,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不断满足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的。
    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政党都以一定的阶级为基础,在政治上代表着这个阶级的利益,是为这个阶级的利益服务的。代表一个阶级利益的政党,大抵都是由本阶级中政治上最积极的中坚分子所组成,都有一个反映本阶级的利益和意志、为本阶级的人们所拥护的政治纲领,并由此成为这个阶级的核心力量、组织者和领导者。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由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不仅代表全体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全体劳动人民的利益,这是共产党不同于历史上一切其他阶级政党的最根本的特点。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衡量党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的最高标准。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必须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当前,就是要切实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一切以人民群众是否拥护、赞成、高兴、答应作为制定政策和判断政策得失的标准。 

    以“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宗旨,由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共同组织的全国大中专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共有1000万大中专学生参加活动,组成10万支志愿服务队,足迹遍及全国1000多个县、4万多个行政村。5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成才的好途径,是一个支持农村改革、发展和维护稳定的好办法,是一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好形式。
    2003年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评比工作结束,我校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四家单位联合表彰,被授予“二00三年度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的称号。
    我院“三下乡”活动以“实践三个代表、弘扬民族精神,投身西部建设”为主题,分为集中组队和分散进行两种方式开展。其中有全校集中组织的党员大学生“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大学生防治非典实践服务团、太行山区“一帮一”助学服务队、“开拓者”志愿服务队、赴土堂小学“支教”志愿服务队、博士硕士志愿服务队等近三十支队伍奔赴山西曲沃、昔阳、黎城、武乡、神池等地区,连同以分散形式活动的同学共计4500余名团员于七月下旬和八月上旬赴全国及三晋各地开展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培育民族精神、为抗击非典办事实、三讲一树十革除、环境保护、为我省经济建设服务等为重点的社会实践工作。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活动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国妇女报》、中青网、《中国高等教育》、中国教育电视台、《山西学生工作》、《山西晚报》、《山西经济日报》、《澳门日报》、《黎城报》、朔州电视台等媒体报道。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多年来,社会实践活动已在我校蔚然成风,现已连续三年获全国表彰。我们将继续在全校同学中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社会实践活动的规范化、科学化、阵地化,为今后工作的深入开展拓宽思路、积累经验。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动力,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校园文化生活作为学生第二课堂的一项重要内容,既丰富了广大同学的课余文化生活,浓郁了校园文化氛围,同时又发挥了有特长同学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同学们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拓展,但作为一个拥有2万学生的大学来说,如何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活动之中,通过活动充分得到锻炼,增长才干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于是校团委精心策划,设计并出台了“校园文化导航”活动。

    自10月9日起,历时三个月,共发出10期,收到了良好的反响。共囊括了校园活动200余项,参与人次达到6万多人次,平均每周有近8000人次,它的实施极大地活跃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促进了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起到了更好的实现共青团“团结青年、教育青年、服务青年”的目的。它以弘扬校园先进文化为目标,通过把校园活动的规范化、系统化,来充分展示大学文化,把校园文化活动分层次、分类型展示出来,使活动主题、特色、意义更加鲜明,从而扩大青年的参与面,促进学校文明的进一步建设,同时也借此来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同学们在课余生活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从众多的活动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方式与内容来,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率。例如,我校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以素质拓展为核心,以创建校园精神文明为宗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创业计划大赛、创新科技立项、工业设计大赛、创校园吉尼斯活动、“春华杯辩论赛”、棋牌擂台赛、校园歌手赛、各类社团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充分体现了时代性,竞争性,培养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奉献精神。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现个人才华的机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校园科技、文化、艺术活动的机会,使青年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与培养,使我校学生工作全面进入人才培养的主战场。

    为了真正让更多的同学在大学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锻炼自己,促进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采用了校、系两极运作,极大地加强了“校园文化导航”的覆盖力和影响力,在此项工作的开展中积极发挥基层团学组织的作用,通过基层团学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之中,使同学们更多的了解校园每一个角落的文化活动。同时也借此促进基层开展以发挥其专业特色为主的活动,使活动的质量、效果有一个全面的提高,进一步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由各基层团学组织定期上报活动的时间、地点以及活动的相关介绍,由团委进行审核、选定、汇总,纳入“校园文化导航”之中,提前对各级部门、相关团学组织发放以及在主要的宣传阵地上、宿舍楼内进行张贴,使尽可能多的同学关注校园文化生活,积极参与。

    实施以来,在以校系两级团学组织以及学生社团、学生记者团、大学生艺术团等学生团体举行的相关活动为主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活动的内容,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团学组织建设、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科技文化活动、校园各种文体活动及社团活动等等。多层次、多品味、多角度的展示了校园文化活动的丰富与多彩,通过“校园文化导航”,使校园品牌活动特色更加鲜明,提升了品牌活动的影响力,学生可以根据爱好选择活动,这对于活跃校园文化气氛,指导广大学生激发热情,广泛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展示学生个性,推动素质教育的展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既引导了大家的生活方式,又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使广大同学真正体会到大学生活的精彩与多姿。如大学生学习经验交流会是我校对于新生教育的一个传统活动,通过“校园文化导航”把各系的学习经验交流会统一到一起,统一规划,统一公布,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形成学习经验交流周,在短时间内向全校同学提供一份关于学习方法的“文化大餐”,一周之内,各系的交流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交叉举行,让更多的同学领略不同系别、不同专业、不同特色的学习方法,在全校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校园文化导航”为广大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发现自我,展现自我的平台。同学们通过各种团学组织、或宿舍、小组、个人参加丰富的校园活动,为我校落实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进一步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我校大学生在广大青年学生素质拓展、个性培养、技能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展现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进而达到了我们活动的宗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华工真正成为了我们放飞理想的乐土、自由成长的舞台。同时渲染了我校艺术文化氛围,充分展示了华北工学院为享有“人民兵工第一校”之称的理工科院校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和潜力,也是我校向着办成“全国知名,山西一流”的高等理工科大学目标快速前进的一种展示。

    “校园文化导航”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提升,是引领大学文化的一种创新,是铸造校园灵魂的载体,它以其新形式、高品味、深寓意,充分展示了丰富的多彩活动,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必将得到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学生素质教育起到很大的作用。
    我们三系每个学期所有党员还提前一周时间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更好的来武装我们的头脑,使我们一直围绕着党中央的领导政策,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