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有技巧
作者:王项斌 时间:2008/3/16 6:43:19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
那么,怎样才能在理解的前提下进行快速阅读呢?以下几种技巧可供同学们借鉴与参考。
一、变读为看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人们普遍采用的阅读方式有两种,即朗读和默读。实验证明,朗读每分钟最快只有200字,而默读每分钟最快可达到800字。由此看来,发音是直接影响到阅读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提高阅读效率,就要彻底革除“音读”。默读是不是就完全革除了“音读”呢?当然不是。因为我们在默读时,唇、舌、颔、喉其实一直都在偷偷地参与阅读,虽然没有发出声音,但阅读时能够感觉到声音的存在,因为大脑能听声音。如果在阅读时能够彻底突破“音读”,变读为看(所谓“看”,就是阅读时唇、舌、颔、喉处于静止状态,视线快速移动,扫视读物上的每一行字),那么阅读速度就可以提高到每分钟2000字左右。因为变“读”为“看”后,文字信息不必经过听觉而直接由视觉接收,缩短了信息传递的路径,阅读速度就会大大提高。要做到变“读”为“看”,除了要通过训练提高眼球像拍照一样不断活动的灵敏度外,更重要的是阅读时自己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做到身心放松,让大脑处于一种最佳的工作状态。
二、扩大视幅
传统阅读,眼睛对文字符号的识别间距较小。一般人的眼睛对文字符号的感知最多为三个字的间距,表现在阅读上,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即“点读”。点读也是一种读书方法,但其阅读速度之慢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要想提高阅读效率,必须破除“点读”,扩大视幅,即提高眼睛对文字的感知能力,实现从“点读”“句读”到“段读”“面读”的过渡。要实现这个过渡,一要学会整体认知。所谓整体认知,就是一瞬间辨认一个短语甚至一个句子,整体理解它的意思。二是掌握汉语搭配习惯。汉语句子中的词序、词与词之间的搭配都有一定的规律,如“发扬”常与“精神”“传统”等词语搭配,构成动宾短语。掌握了这些搭配习惯,阅读活动就会变得轻松流畅。这是因为阅读材料中出现的字、词、句越是在读者的意料之中,认知和理解的难度就会越小,眼睛对文字符号的感知间距就会越大。
三、力避回读
很多人有这样一种阅读习惯——回读,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为了一个字或词,甚至一个标点没有看清楚或不理解而回头重读。造成“回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为看的次数不够而影响理解的担心,又有为看得太快而看不清楚的顾虑。其实,这种“担心”和“顾虑”都是由于阅读者在阅读时没有做到全身心的投入,没有进入一种专注状态造成的。只要在阅读时做到全身心地投入和专注,就能克服“回读”的习惯。阅读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就能处于一种高清晰和高理解力、高记忆力状态,阅读活动就会变得轻松流畅,从而产生高效率。
以上三种方法,既可单独运用,也可综合运用。综合运用能相辅相成,会更有成效。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