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十娘之死之我见
作者:陕西省镇安县第二中学 岳晓荣 时间:2008/11/16 21:16:22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首先,杜十娘没有消除李甲心头上生计问题的压力。杜十娘积攒了百宝箱,可她并未告知李甲,李甲一纨绔子弟,不谋生计只知寻欢作乐,担心他挥霍倾尽也并非多余。但李甲除了向父母伸手之外其它应该再无经济来源,与杜十娘离开教坊司院他时时忍受手头拮据之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无钱寸步难行"因此学生在课堂上为李甲辩护不是没有道理的。杜十娘没有消除李甲生计方面的顾虑,而让小人孙福“千金买佳人”钻了空子。如果杜十娘只为了追求自己人身自由,为防李甲变心而不告诉他自己积攒了百宝箱,为将来打算,对于最初忠于爱情的李甲就有些不公平,杜十娘就有些咎由自取的味道。如果对李甲爱情是矢志不渝的,她对李甲衣襟见肘的境况应该非常清楚的(为筹资赎她出教坊司院万般为难她是亲眼目睹的)。在文中也没有提到她与李甲关于生计问题的商讨。她缺少换位思考去理解李甲。无怪乎学生认为李甲生活在现实中的,而杜十娘生活在虚幻中的。
其次,杜十娘力争改变自己命运过程中更多的表现还是被动的。能到教坊司院来的人有几个不是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有几个不是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李甲身上的安逸享受,挥霍奢靡不事生计的表现在两年的相处之中难道没有察觉?但要依托终身于他,仅有百宝箱就行了吗?不改变他身上的劣迹是不行的,在这方面没有杜十娘劝导的只言片语,是听之任之的。她对拥有严重门第观念的封建家长李甲之父是心存幻想的。为了让李父接纳她这个妓女出身的儿媳妇,自己权且浮居于苏杭胜地,让李甲回去求亲友劝解和顺然后再携她于归。她的这个想法是没有十分把握的,只是被动的等待。如果李父不同意呢?她也没有这方面的设想和今后的打算。当李甲将要把她卖与孙福回来与她商量时,她也没有思考其中原委,只是冷笑,反语相讥,并未与李甲理论反抗,只是被动的等待结果。虽然在教坊司院偷攒百宝箱为赎取自由身而不懈地努力,但后来的表现却是被动。 如果说黑暗的社会将她推向了无底深渊,她带着对丑恶社会的无比憎恨而跳江自杀,我想这美丽的冤魂也怀有自责之悔在江底哭泣吧!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