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类材料作文例文

作者:佚名  时间:2009/3/17 10:56:4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4137
  托尔斯泰在82岁高龄时说:人是以灵魂为生,而不是以肉体为生,如果人知道这一点并且不是把自己的生活寄托在肉体上,而是寄托在灵魂上,那么,无论出现什么样的不幸、苦难和病痛,他的生活都不可能成为其他的样子,而只能是一种牢不可破的幸福。
  请根据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结合你对当今时代的认识和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例文】:
  21克的幸福
  在西方,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人死后的重量会减少21克,而这21克,便是灵魂的重量。换句话说,人生的全部重量,只有21克。
  生活中真正的幸福就在于心灵的幸福。曾为一首唐诗所描绘的意境所感动着:柳宗元笔下的蓑笠翁,在银白色的严冬时节,独坐一叶单薄的扁舟,而“独钓寒江雪“。不管有鱼无鱼,放弃了种种目的性,超然物外,完全为垂钓而垂钓,完全为心灵上的满足。
  还有晋代名士王徽之。王徽之在雪夜乘小舟去访问朋友戴逵,到了门前不敲门就离开了。他因想念朋友,乘兴而至,到门前尽兴而返。王徽之和蓑笠翁都忠于自己的灵魂。他们心灵的指向决定了他们行为的表现。对理想的憧憬,对生活的希冀,没有使他们脱离个人的心灵,反而让他们在与众不同中活得很潇洒。
  人生总会在物质上有很多补如意,但只要有些许心灵上的满足,便足够了。台湾散文名家林青玄有篇散文,他说朋友跟他要一幅字,挂在书房里。朋友说,要写简单的让自己每天看了就有用的一句话。他想了半天,就写了四个字:“常想一二”。那个朋友不懂,林青玄说,这个世界,永人们普遍信奉的一句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各与言者无二三”。如果这句话是真的,那么即使不称心的事太多,但至少还有一二如意事吧。要获取心灵的幸福,只这一二便足够。幸福的分量很轻,只有21克,只是灵魂的重量。
  若把灵魂比作一栋房子,人在物质上的满足就是家具、摆设。人刚搬进去,都想要将家具摆设在里面。结果最后却发现,屋里堆满了东西,根本再也无处安置自己。被物质奴役之人找不到灵魂上的栖身之地,更无幸福可言。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唱刘欢说,自己之所以会踏实地守在大学教师的岗位上,不在乎与在舞台上一首歌所得收入的差距,就是因为他喜欢讲课,为快乐,不能用金钱衡量。21克的幸福分量虽轻,却几乎占有了人生幸福的全部。
  人生的全部追求,只在于这21克的幸福,只在于灵魂山上的满足。幸福,只有21克。
  【点评】:
  文章立意深刻,紧扣“灵魂的满足才有真正的幸福”,文章反复出现表现主旨的句子,彰显文旨。选材新颖恰当,语言优美流畅,结构首尾呼应。
  海棠花未眠
  感动于川端康成那浅浅淡淡的幸福,感动于他的“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的温暖。对于这位忧郁的作家,人们多是感慨于他的哀伤与古典,而我觉得他是最容易感动和幸福的人,因为他有一颗清澈的灵魂。
  一瓣花,一页草,一缕光,一纤尘,甚至是鸟儿翅膀划过天空的痕迹,都可以是他感动的源泉。无需理由,也不必解释,因为这些平凡的东西触动了他孤独的灵魂,这是不需要金钱,物质,以及那些华丽炫目的珠宝所给予的幸福,当然这些尘俗的东西也不能给予,他跟着灵魂的脚步一步一步前进着,走到了死亡的边缘,而死亡对于他来说,不是痛苦,不是绝望,是一种生不可代替的幸福!
  还有海子,一位天真善良的孩子,一张没有被涂污的白纸,他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不知道什么是欲望,什么是繁华,什么是人人都在拼命追求的。他不在乎周围的一切喧嚣,杂乱,和人们忙碌的脚步和隐藏的目光,他只在自己的世界里玩耍,看不到欲望与名利的争夺,看不到一幕幕繁华的上演与落幕,只看到幸福在向他微笑,朝他招手,只看到满天的飞花与温暖的木房,还有那明净的海。
  人是一支会思考的芦苇,正是灵魂的力量使我们人类成为万物之灵,得以繁衍千年,并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失却了灵魂的支撑,只会脆弱到经不起一阵物欲的微风,一点挫折的寒霜。
  可为什么在谈到灵魂,谈到理想,谈到追求时,我们会汗颜?会觉得自己的生活被自己经营的一塌糊涂?或许身体常为生活、责任所困,但,是谁剪掉了我们灵魂的翅膀,让我们蒙上了眼睛,塞上了耳朵,捂住了嘴巴,捆住了手脚,宛如木头人,机械的生活?
  或许我们习惯了车水马龙,习惯了人潮汹涌的街头,习惯了在黄昏注视来来往往惆怅的身影,习惯了被埋在可怕的金币堆中的,即使有感动的泪水,也会马上被沸腾的欲望烘干,习惯了在灯红酒绿中,在歌舞生平里平息了自己的斗志,丢掉了自己的灵魂。
  所以在周围一片喧嚣的时候,静下心来吧,扣问一下自己的内心,在浑浑噩噩的灵魂深处,是否还有一朵海棠花在静静的开放,散发着幸福的芬芳,净化着我们日益被忽略淡忘的心灵。或许这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微笑,让我们即使在黑暗中仍可清晰听到的花儿轻轻绽放的声音!
  【点评】:
  读了这篇文章,萦绕于脑海的是苏轼的名句“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我们没有抛却灵魂,却也与“为灵魂而生”渐行渐远。语言细腻优美,在娓娓道来中与读者产生心灵的共鸣,也许就是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吧!
  灵魂支起人生蓝天
  托尔斯泰说过:“人是以灵魂为生的。”所谓灵魂是指人内心的无形的力量,它犹如春风吹走寒冷,犹如荫凉赶走炎热,犹如黄金带来丰收的希望,犹如阳光温暖心灵。灵魂更如擎天柱一样支起人生蓝天。
  病魔袭来,灵魂的支持让他们战胜病魔。
  还记得张海迪用镜子反光看书时那渴求知识的眼神么?她虽身处瘫痪,却以灵魂为支撑走在生命赛场的前列。还记得“千手观音”的那优美的舞姿么?邰丽华虽无声,却唱响了壮丽的生命进行曲。还记得李丽的爱心网站么?虽身体永远被轮椅束缚,灵魂的支撑却让她可以游于奉献世界的东西。他们没有健康,却在人生的竞赛中屡屡夺冠,为何?是他们坚强的灵魂将阴霾驱散,用灵魂的力量挖掘生命的潜力,战胜病魔,创造辉煌。
  他们用行动证明:灵魂的力量是无穷的,惟有灵魂在,哪怕病魔?
  赛场竞技,灵魂的支撑让他们勇创佳绩。
  打开奥运史册,我感受到了杜丽夺金时泪水的颤抖,经过四天的挣扎,灵魂的支撑让她战胜了自我;我看到郭晶晶那坚定的眼神,信念支撑着她夺取金牌;我看到女排的终不言弃,这种不言弃的强大的力量支撑着她们一路打拼至领奖台;我看到伊辛芭耶娃的奋力一跳,拼搏的力量让她再次打破记录-------竞争虽残酷,但灵魂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唤醒人对胜利的渴望。打开潜力,挑战极限,告诉人们更高、更强、更快。
  强大的灵魂力量在北京让她们充分挖掘潜力,挑战极限。
  生活艰难,灵魂的支撑让他挑战命运。
  洪战辉年仅11,母亲离家出走后,他毅然挑起生活的重担。父亲精神不正常需人照顾,妹妹尚未懂事需看护,田里的农活也需要人干,对知识又有着渴望,他的坚强的灵魂支撑着他挑战命运,挑起生活重担。他学会了用各种方式赚钱,与厄运抗争,书写了奋斗的传奇。
  洪战辉在困难的生活面前,用灵魂做支撑,挑战命运。
  灵魂是生命中的雨伞,总有风雨,我们依然前行,灵魂是晴空,让我们知道阳光总在风雨后,需耐心等待,灵魂是彼岸的灯塔,让目标不再迷茫。
  在生活中,让灵魂支撑着我们,用不言弃,奋力拼搏,创造辉煌。
  始终坚信:灵魂支起人生蓝天。
  【点评】:
  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文章从“在病魔袭来时”、“赛场竞技时”、“生活艰难时”三个方面来论证,对“灵魂支起人生蓝天”这一中心论点作了充分的论证。文章符合文体要求,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人以灵魂为生
  托尔斯泰说过:“人是以灵魂为生,而不是以肉体为生的。”说明了灵魂精神的追求对一个人的重要。一个人的高贵是灵魂的高贵,一个人的真善美是灵魂的真善美。所以人要有真正的灵魂。
  真正的灵魂是一种奉献精神。灵魂是无形的,它需要精神来寄托。受全球敬仰的德兰修女,她个子瘦小,其貌不扬。但她有着一颗美丽的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她不知多少次在肮脏、污秽的街道拥抱那些患有皮肤病、传染病甚至满身脓疮的垂死病人,把他们接回家,照顾他们,安葬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别人的关爱。
  我们可以说:德兰修女的精神是崇高的,德兰修女的灵魂是高贵的。正是因为她的奉献精神他的灵魂得以升华,以灵魂为生的人也会以选择奉献为幸福。
  真正的灵魂是一种追求精神。灵魂是有价值的,他不体现在他所处的位置而是体现在所追求的方向。难以忘记那尊慈祥博爱的千手观音,邰丽华,一个聋哑人克服了常人难以面对的困难,始终执着着自己的追求------给观众呈现一个完美的观音。最终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诠释内心的感觉,感动中国感动你我。
  邰丽华在人们心中俨然已是慈爱的象征,是对追求的不泯使得她的灵魂得以崇高。以灵魂为生的人面对困难会选择追求为幸福。
  真正的灵魂是一种坚守精神。坚守自我亦是坚守内心,在祖国漫长的国境线上,在海疆无数的海岛上,为了祖国的安宁,驻守在那里的士兵,他们白天面对茫茫荒漠,渺渺大海,夜晚枯对漫漫星空,寂寂营房。再恶劣的环境再寂寞的心他们都坚持下来了。难道他们只是坚守自己的岗位那么简单吗?不,他们坚守的不仅仅是岗位,更是自己的责任,作为一名中国人应有的责任。他们的灵魂是圣洁的。
  边防战士用自己的行动坚守岗位职责,昭示着对国家的承诺,他们及其灵魂早已在人们心中神圣无比。
  德兰修女,邰丽华,边防战士他们都是平凡的人,但是他们又都不平凡,因为他们有着高贵的灵魂。相比之下,生活中有些人汲汲于金钱财富,有些人苦苦经营于权势声望,他们以为这就是幸福,但是没有灵魂的人生又何来幸福而言呢?只有来自灵魂深处的内心丰富充实了,人活着才有意义。
  人活着,要有灵魂,要有高贵的灵魂。诚然,只有以灵魂为生,才能获得牢不可破的幸福。
  【点评】:
  这是一篇较为规范的议论文。文章从“真正的灵魂是一种奉献精神”“ 真正的灵魂是一种追求精神”“真正的灵魂是一种坚守精神”三个层面展开,对“人应当以灵魂为生”这一中心论点作了有力的论证,表述了作者对以灵魂为生的深入理解。列举了德兰修女,邰丽华,边防战士的事例,显示出丰厚的阅读积累。结尾联系现实,呼唤人们要有高贵的灵魂,末段回扣中心论点。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