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利民对话北京市民:有品质的教育有差异也有特色
作者:佚名 时间:2010/3/19 12:03:36 来源:流浪客 转发 人气:
四方面完善“小升初”政策
“小升初”一直是学生和家长们最关心的话题,而迟迟没有出台的2010年北京市“小升初”政策更是牵动了广大家长们的心。
访谈中,刘利民透露,今年的“小升初”政策已经通过市政府的审议,不久将正式向社会公布。“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小升初’政策更加符合《义务教育法》的精神和要求。”
据刘利民介绍,今年“小升初”政策主要在四个方面进行了完善:
一是2010年“小升初”明确提出坚决治理各种培训班。据了解,此前虽然《义务教育法》要求初中入学要“免试就近”,但一些学校仍通过培训的方式选拔学生,即“占坑班”。今年北京市教委明确提出清理要求,对公办校以及和升学“挂钩”的民办校开的类似的“占坑班”进行了清理。“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在各区县的配合下,在校长的努力下,我们基本上都清理掉了。”刘利民还在访谈中提醒市民,“如果发现违规行为,可以向市教委举报。”
二是今年继续加大电脑派位力度。刘利民强调,所有学校都要参与电脑派位,防止以前一些优质学校不接收电脑派位学生的情况再次出现。
三是增加工作透明度,要公示“小升初”名单。在访谈中,有市民反映在一些教育资源比较好的区县,存在很多“关系户”和“推优生”,使得真正派位到优质学校的学生比例减少。对此,刘利民指出,在今年“小升初”的政策中,将要求“所有担负着义务教育任务的公办中小学都要公示自己学生的名单”,从而使小升初“更加公开、更加透明”。
四是加强电子学籍管理。“过去有的家长在孩子派位之后,想办法转到其他学校,造成所谓二次流动,即派位后再择校。”针对这种情况,刘利民表示,今年将加强对电子学籍的管理,“学生派到哪所学校,学籍就建在哪所学校,学籍不能再变动。”
调整、规范和治理并举解决“入园难”
近年来,伴随着“入园难”、“入园贵”,以及“天价幼儿园”的出现,使学前教育——这一教育“欠发达”学段和民众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在访谈中,有市民反映,现在上幼儿园比上大学贵,以朝阳区为例,全区只有十几所公立幼儿园,很难满足需求,私立园的收费高且价格不透明。
对于市民将“关注点”放在学前教育上,刘利民表示理解,他向市民简单的介绍了学前教育的现状:由于过去幼儿园并没有纳入教育体系,所以除了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审批幼儿园外,工商部门也可以审批,此种体制下,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办的幼儿园占很大比例。此外,由于民办园注册时不是在教育部门注册的,所以它的价格可以浮动。但对于一些价格高得离谱的“天价”幼儿园,刘利民指出,北京市教育行政部门会出台一些政策,对学前教育进行调整、规范和治理。
据刘利民介绍,为解决“入园难”问题,未来3年北京市教委将会新建和扩建118所幼儿园,仅2010年就计划建成30所左右的幼儿园,并将建设重点放在一些新建小区,最终“使大部分的孩子能够有机会上幼儿园”。
对以赢利为目的的幼儿园,刘利民表示,教育部门将制定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将幼儿园分成几类进行达标验收,每个类别定一个收费标准。但是,刘利民也坦言,此项建设需要一定的周期,“通过三年建设,能够使北京的学前教育问题有个比较好的解决,同时使一部分民办幼儿园得以规范。”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同等教育
在北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目前,北京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数量有多少,他们能否和北京的孩子一起读公办校,能否和北京学生享受同等的教育机会?在当天的访谈中,刘利民对这些问题一一作了解答。
“北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由2000年的4至5万,增长到现在的43万,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这些孩子大多居住在城乡结合部。”刘利民介绍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乡结合部不断外延,这就给教育行政部门带来一个难题——“在哪里建学校才能将这些孩子安排进来?”
尽管面临着很多难题,北京市教委遵循公办校和留住地“两手抓”的原则,在为解决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学校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北京市有68%的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在公办校。
刘利民强调,现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未经许可的学校中就读的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我们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接受义务教育的办学环境和条件,并且这个环境应当是安全的、卫生的,给他提供的义务教育应当是能保证质量的。”
据介绍,从去年开始,北京市教委每年会拿出一定量的资金,加大对一些经过审批的、承担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的投入。“我们的目的是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北京市的孩子一样,同在蓝天下享受同等的教育。”刘利民如是说。
未雨绸缪做好前瞻性预测
近日,有消息称,近几年公布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中小学生的人数在逐渐减少。这个信息引起了许多市民的关注。
在当天的访谈中,刘利民表示,北京市中小学生的数量不是简单的越来越少,而是呈现一个波浪形发展趋势,目前,北京市正处在一个波谷状态。
但是从人口计生委统计数字来看,2004年以来,每年的出生人口数字在上升,到2014年、2015年左右,北京市小学入学人数将达到18万,加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人数,预计会超过20万。
针对人口变化,“教育部门就要有一个前瞻性的预测。”刘利民介绍说,目前,北京市中小学实行小班授课——每班20至25人,使孩子有更多的与教师沟通的机会。到将来学生比较多的时候,再按照教育的规律和教育的相关要求,进行适度的调整,“但是也不能设置超大班额”。刘利民强调说,“要保证学生能在一个比较好的环境下,能够跟教师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健康地生活、学习。”
观点链接
“教育是有规律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说明教育是有规律的。因此,办一所学校,尤其办一所好的学校要有一定的历史积淀,要有一个好的、雄厚的师资队伍,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办成的。
有些家长经常问我这样的问题:我所在的小区、学校相对来说不够好,能否给我们这儿建一个好学校,换一个好校长,派一批好老师,建一个好校园?其实远远不是这么简单。从教育规律来讲,目前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办好每一所学校,让家长们放心,同时在办好每一所学校的基础上,考虑如何把这些学校办出差异、办出特色,让孩子在不同学校能得到不同的素质教育。所以我希望家长们理解,按照教育的规律,一切都有它的时间要求、历史积淀。
“捐资助学是社会问题”
按照相关的规定,人民愿意捐资助学这是自愿行为,这是对教育的一种支持。但是这种捐资助学款我们不提倡、也不允许与孩子的入学挂钩起来。它的存在可能还有市场,我希望关心教育的广大市民,帮助我们一起来关注教育,因为它不是一个教育问题,它是一个社会问题。
“教育均衡推出三个举措”
在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我们推出三个重要举措:一是办学条件的标准化,所有学校的办学条件都能达到一个标准以上,从硬件设施上来讲,北京市已基本达到均衡。二是管理的标准化,使得所有学校能从管理中要效益。三是干部教师交流制度化。通过在区域内进行教师的合理流动,使教育资源得到均衡配制。
“孩子的负担到底有多重”
2005年,北京市教委就出台一项政策,坚决取缔奥数班,此后又不断出台一些要求,要求各区县,各个学校停办奥数。但是如果民办机构跟招生不挂钩,奥数班的存在也是有可能的。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北京市在校孩子的负担到底有多重?结果显示,学校除了教课以外,还有一定量的作业,应该说并不是很大的负担。可是,家长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班,有的孩子周六日都不得休息,这样看起来学到很多知识,学到很多技能,但对孩子长期身心健康发展并没有好处。
“政府保障有品质的教育”
所谓教育生态,就是说不可能把学校办成千校一面,把所有学校都办成一个模式的好学校,这是不现实的。作为一个生态来讲,我们在一个和谐发展的生态群落里,一定会有参天大树,一定会有各种树木,而不是唯一一种。作为政府来讲,保障的是一个有品质的教育,有品质的教育之间也会有差异,也会有特色。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