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品德课应如何激趣

作者:陈勇昌  时间:2010/9/25 17:48:52  来源:玉林五中 原创  人气: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地学习,不以学习为负担,而以学习为享受。学生在深厚的兴趣下学习进度会加快,对所学的知识也掌握得非常牢固,难怪爱因斯坦把兴趣称为“最好的老师”。那么,中学思想品德课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思想品德课比较抽象,逻辑性强,对于涉世不深的中学生来说总有些单调、枯燥,难于理解。因此,在教学上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配合教师。例如,在讲生产力的概念时,我首先从课本知识入手问学生:“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在生产力中的作用是什么?”同学们都对答如流,接着我从实际角度提出问题:“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什么要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思考,当学生们回答有分歧时,我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有关知识,“劳动者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断积累和发展,就能提高劳动能力,并促进生产工具不断改革和劳动对象范围的不断扩大,使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最后得出结论: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就必须要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这样的启发式提高,既加深了学生对生产力这个概念的理解,又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二、运用设疑、解疑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如在讲“在社会主义时期,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在我国已被消灭,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将长期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时,问学生这句话是否矛盾,应怎样理解?问题一提出,一石激起千层浪,都议论纷纷,课堂气氛活跃。接着又提出问题:“如果一支敌军被我们歼灭了,能否说就没有一个散兵对我们打冷枪?”然后又向学生提问:“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剥削阶级的各种影响及腐朽思想的遗毒是否还存在?在国际上危害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动势力是否存在?”并举例说明,这一问一答,使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引起兴趣,明白了道理,提高了思想觉悟,这比平铺直叙讲理论更有峰回路转之效。
  三、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思想品德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但这不能和枯燥无味划等号。如果我们在注意理论性、科学性的同时,在讲授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使理论增添感情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以少胜多的效果。如在讲“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道理,可以用“量体裁衣”打比喻,即把生产力比作人的身体,把生产关系比作衣服,并说明人的身体随着年龄的增大,身高不断地增高,所穿的衣服也要随身高的变化而不断更换尺寸,这样做出来的衣服穿在身上才合体。正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辩证运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这比泛泛地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效果要好得多。
  四、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以外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激发学生的重要手段。开展课外活动,从活动内容上看,要把社会活动、文艺活动、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与课本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从活动形式上,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丰富多彩的知识竞赛、兴趣小组、演讲会、报告会、定期墙刊,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法庭审判、参观浏览、社会调查、专题访问、观看电影等。从组织形式上,既可以组织群体性活动(如参观浏览等),也可以组织个体性活动(如写小论文等)。通过课外活动寓教于乐,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运用愉悦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国学者鲍门在《幽默教学:一门表达艺术》一文中指出:“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用幽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更好。”这要求我们有必要把幽默搬进教学舞台,运用幽默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要有幽默的语言和动作。教师讲课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语言干瘪,运用单调,没有一点活泼的味道,那么讲课就如同“催眠曲”,令人乏味。如果教师恰当运用一些巧妙的语言,配上一些优美的动作,就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学生随之进入境界,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产生共鸣,兴趣也就随之而来。
  2、适当的运用音乐、诗歌、谚语、顺口溜等。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扩展思维,使学生从中受到有益的启迪,而且对完成教学任务也有神奇的功效。但要避免片面追求、大量堆砌,使得学生眼花缭乱,这样往往事与愿违。例如,在讲“平均主义”中的“大锅饭”的做法带来的后果时,我引用了“多劳户,你别善,分配东西不由你要少劳户,你别愁,分配东西按人头”的顺口溜,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了学生对平均主义“大锅饭”做法的认识。这样的顺口溜语言简洁,贴近生活,学生听起来既幽默诙谐,又易懂明了。
  六、运用理事政治热点的教育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课教学具有强烈的新闻性和鲜明的时代性,它要求教师不仅利用教材中的事实和材料,还应把当今国内外发生的典型事件充实到课堂中去。如讲现象和本质时,可联系陈水扁访美这一事件材料,先让学生回答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两者的区别是什么?以此揭示陈水扁访美这一现象体现的本质斥是要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这一本质总要表现为一定的现象,除了访美这一现象外,还有“重返联合国”、“扩大国际和生存空间”等。最后运用“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事实和“一国两制”内容驳斥陈水扁“假统一,真台独”的丑恶言行。这样,学生通过认识现象和本质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产生兴趣,从而提高自己获取知识的分析、综合能力。总之,思想品德课激趣的途径多方面的,如还可利用多媒体现代科技设备等教学形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教师就要不断学习教学理论,吸取新知识,积累好经验,探讨教改之路,精心策划、巧妙安排,肯定能够让我们教得舒畅,学生觉得愉快,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