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记地理才快乐
作者:湖南省新邵县陈家坊镇学区 陈江 时间:2012/1/5 15:10:40 来源:chenjiangcjs 原创 人气:
现在,课程改革之风已吹绿祖国的城镇乡村,许多老师认识到传统教学法的弊端,纷纷投身到课改实践中。于是有人认为现在的学生根本不需要记忆一些地理事实材料和数据。我不得不说:这种看法是对新课程理论的严重曲解,是严重的“左倾主义者”。
虽然新课程理论强调要淡化对地理知识记忆的考查,但这绝不是说可以放弃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对此,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地理教研员朱芳国老师是这样说的:其一,地理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地理学习必须“掌握”基本的地理事实和数据。其二,任何学习都是以一定的记忆为基础的,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做基础就谈不上“高屋建瓴”。其三,虽然当今社会获取信息的途径极其多样,但从“提取”信息的角度而言,记忆储备比任何其他形式的信息储备提取时更方便快捷。
所以,我认为最理想的做法是:引导学生用科学高效的方法轻松愉快地记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这样不论对学生今后的深造还是对其生活和终身发展都是必要的。正所谓:巧记地理才快乐!
下面,我就把自己几年来致力初中地理教学而总结的“巧记地理法”归纳整理出来,与各位同仁探讨,敬请批评指正!
1.连头法 把一系列有共性的零散知识组织起来,将它们的头一个字或头几个字连起来记忆。如: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便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陆地面积居世界前七位的国家依次是;俄加中美巴澳印(巴西)(印度)。2000年全球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按人口由多到少依次是“中印(印度)美印(印度尼西亚)巴(巴西)巴(巴基斯坦)俄,孟日尼。”
2.谐音法 将无意义的数字变为声音相近的有意义的语词来记。如:珠穆朗玛峰高度为8844.43米,谐音为“爬爬试试,试噻。”湖南省的面积为21.18万平方千米,谐音为“爱一点你爸。”地球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谐音为“牛山起义。”
3.依图法 如记中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可在熟悉各个名称的基础上按一定的图上顺序记忆,使名称与其所代表的行政单位的位置一一对应,这样才能使学生心中有地图,记忆效果好。又如记忆与中国陆地相邻的14个国家,按图上顺序从朝鲜开始依次是: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老越。这其实还用到了连头法。
4.象形法 把地理事物的形状联想成实物、数字、汉字、几何图形等。如:甘肃省像一根长骨,山西省像平行四边形,重庆市像毛笔写的人字,陕西省像一把玩具枪,长江像字母V连W,黄河是个巨大的“几”字形,法国是个六边形,意大利像一只长靴和它踢起的两块石头。
5.画图法 自己动手画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以加深印象、增强兴趣,加强理解。像湖南省的轮廓、长江干流的形状、等高线的描绘、年降水量柱状图等。
6.归类法 把同一类的知识收集起来,归类比较记忆。像“世界之最”、“中国之最”、气候类型、三大宗教等。这样的内容往往可以列表整理。如下图:
中 国 之 最
陆地表面最高点 珠穆朗玛峰 8844.43米
陆地表面最低点 吐鲁番盆地 -155米
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壮族,1500多万人
7。比较法 有些知识彼此相像,容易混淆,如:巴西-巴基斯坦-巴勒斯坦;有些知识在同一方面有明显的差别,如: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这些内容若运用比较法去学,学生会觉得有趣,又易于理解。
8。因果法 很多地理知识都是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的,这样记忆不仅是记得多、记得快,也是理清地理事物之间因果逻辑关系所必须的。比如黄土高原的生态问题:植被被破坏→地表裸露(又夏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千沟万壑→水土流失加剧……
9。规律法 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找出规律再记忆,那就事半功倍了。如经纬度的变化规律,都是从0度向两边逐渐增大;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日期规律,每两者之间相差三个月,即地球公转四分之一周要用的时间;等等。
10。反复法 反复是记忆的法宝,要想记忆恒久、十全十美,还要多次反复,加深印象。首先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来科学安排反复的时间,其次要注意反复方法的多样性、趣味性。如:做练习、师生及生生问答、画图填图比赛、地理知识笔答或抢答等。
地理知识巧记法当然不止以上十种,我希望以此抛砖引玉,使广大的地理教师都来关注地理知识记忆的指导方法,从而使我们的地理教学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使我们的孩子更加热爱地理、热爱祖国、热爱地球!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