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 散文阅读高频考点梳理

作者:不详  时间:2024/1/17 16:18:02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

  高频考点
  1.理解与分析文章内容
  2.分析鉴赏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
  3.分析重要物象的意蕴
  4.分享作品表现手法
  典例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挂雪的树枝不垂泪
  迟子建
  在我居室的下面,奋斗路的另一侧,原本是有两座平房的。一座是食杂店,另一座是酒店。食杂店铺着缝隙很大的木质的地板,走上去嘎吱嘎吱地响。货架也是木制的,动人的醋香味和暖洋洋的甜香气在黯淡的室内四处弥漫,给周围的平民百姓以许多方便。店的角落有一部公用电话,是黑色的拨盘电话,式样古老,与店的气息很协调。只要短了柴米油盐,我便楚进店里。而毗邻食杂店的酒店,却不曾光顾,只见它的门脸刻意装饰过,门前还吊着四盏红色宫灯。一排婆娑的柳树站在两座平房前,几乎与屋脊同高。
  那时我有个天真的想法,平房永远是平房,而柳树年年长高,最终柳树会覆盖了那有着猩红色屋顶的平房,繁茂枝叶的加冕会使平房更加充满童话色彩。然而童话终归是童话,那两座平房忽然在一日间被拆得成为一片废墟,几辆卡车将碎砖裂瓦、废土朽木清理干净后,那里就可怕地成为另一座大厦的基地。那有着古朴情调的平房消失了,还有那一排我企望形成一片浓郁绿云的柳树也消失了。那天我站在楼上,发现对面横七竖八地躺着一片被砍伐了的柳树,白色的伤口分外夺目,而它们的枝条分明已经柔软了,毕竞春天近了。
  平房消失了。柳树消失了。原本开阔的视野不久就被一座钢筋水泥建筑的大厦所遮挡。工地传来彻夜不息的打夯声。室内不得安宁,我便到图书馆寻清静去。
  在读书气氛颇浓的社科阅览室,我被沙汀先生的《睢水十年》吸引住了。文中主要记叙一九三九年沙汀由延安返回四川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连绵的战火、生活的困窘并没有使他们丧失对文学的信心。文中还提到了许多现当代文学中的知名人物,这些人大多已经作古。这样质朴亲切的叙述风格和文中所提到的那些已故的文学大师,不知怎的忽然让我想起已故的林予[2]老师以及珍藏于我手中的他生前的几册藏书。
  大约是前年,得知林予老师患了癌症,去年春天,就传来了他病情加重的消息。有一天在街上碰见小黑,她告知刚带女儿去医院看过林予老师。“消瘦得特别厉害,身体已经开始浮肿了。”小黑这样对我说。我心下戚然。我记忆当中的林予,是一个和善的神态怡然的长者,他宽厚的笑容和温和的话语给我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在是否探望林予老师的问题上,我矛盾了很久。是记住一个人生命旺盛时期的自然神态呢,还是记住一个人垂死前的非人的表情?我选择了前者。我更愿意记住一个人正常生活时的影子,那么在我的记忆中,他就是平静故去的。
  林予老师去世后不久,冬天便来到了。我和左泓去看望林予的夫人赵润华老师。我们在江边下了车,沿着江岸的斯大林公园朝前走。那天气压很低,松花江还未完全封冻,黑褐色的树木披着密密实实的白霜,这高傲的延伸着的树挂使我们恍若走进一座充满哀悼气息的灵堂。没有四壁的灵堂,灵魂可以直接而十女工排讯网相认习我中且白中的
  霜,这高傲的延伸着的树挂使我们恍若走进一座充满哀悼气息的灵堂。没有四壁的灵堂,灵魂可以直接面对苍天、树影、朔风,想必灵魂也是自由的吧。
  林予老师的遗像悬挂在书柜上。那正是我记忆当中的他,和善亲切、淡泊宁静。赵润华老师明显消瘦了,头上也有了白发。她拿出一捆书让我挑选一下,书是林予老师生前的藏书。我从中选择了几册:《黑龙江农事》《中国的垦殖》《苏联的远东地区》《垦殖学》等。其中的《垦殖学》是商务印书馆于民国二十四年出版的,扉页上有林予老师的签名以及购书日期一—一九六二年东安市场。一九六二年,我还没有出生,而林予老师已经买到这本书为记述垦荒生活做准备了。
  当我把这几册书提回居室,一本本地翻阅它们的时候,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在《垦殖学》的插页中,林予老师在割稻器、施肥器、三段空心压土器的图形下面都用红笔画上了标记。让人想到他不是去当作家,而是一心一意要做个荷锄种谷的农人。书页里透出一股植物生长的气息,可以想见林予老师对待工作有多认真和严肃。这是一个文学前辈留给后人的最大遗产。
  岁月的浮尘使那几册书纸页泛黄,时间多么无情,它销蚀了一个人的激情、爱情、亲情和才华。如果上天因为给予了人的生命而要收回人的生命的话,那么上天收回的只是人的凡身躯壳,上天收不走人的精神成就。
  从图书馆出来,听着建筑工地单调的打夯声,我又一次想起了初冬松花江岸那些美丽的树挂。如果是雨落在树上,树就会垂泪。而如果是霜雪落在树上,树就仿佛拥有了无数颗雪亮的白牙。能让人看见白牙,那树必定是灿烂地笑着。如果善良的人果真去了另一个世界,林予老师,您一定就会在另一个世界。现在又是哈尔滨开花的时令了,另一个世界也开花了吗?
  (选自2016年出版的迟子建散文集《云烟过客》)
  注:【1】迟子建:1964年2月27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村。
  【2】林予:曾任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分会副主席。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理解与分析文章内容】
  A.平房的消失以及钢筋水泥建筑大厦的落成,使得作者内心产生出一种不安,也传达出淡淡的感伤情绪。
  B.在回忆林予老师的过往时,作者用“和善”“怡然”“宽厚”“温和”等词来描述,其内心渴望将老师最美好的形象保留下来。
  C.当作者翻阅《垦殖学》中林予老师留下的标记时,主要感慨的是文学前辈在农业研究上作出的贡献和留给我们的研究成果。
  D.文章最后,作者由哈尔滨开花的时令联想“另一个世界”也可能开花,在忧伤的氛围中传递出抚慰心灵的温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主要感慨的是文学前辈在农业研究上作出的贡献和留给我们的研究成果"错误,作者在翻阅林予老师生前的藏书时,心情便十分复杂。一方面睹物思人,这些藏书匆起了作者对林予老师的回忆,悲伤老情油然而生;另一方面作者以《垦殖学》为例,重点描述了林予老师对待工作认真严肃的态度,以此表达对前辈的崇敬之情,而这些书籍所承载的远不止知识,这些书籍是林予老师留给后人的精神遗产的载体。因此作者在此刻主要感慨的是林予老师为后人留下的精神财富,而不是在农业研究上作出的贡献和留给我们的研究成果。
  答案:C(3分)
  考点1:理解分析文章内容[方法归纳]
  1. 细读选项,标与切。
  (1)标:标选项中显示文本内容的关键词;标选项中显示信息区间的关键词。
  (2)切:根据选项标点符号(主要是逗号和分号),将选项切分,以便化整为零与原文一一比对。
  2.回归原文,巧比对
  比对侧重点,要注意选项是否对原文的表述有改变或加工,一般比对选项中描述的形象特点、思想感情、事件概述等方面。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分析鉴赏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
  A.作者在对“平房”“柳树”进行描写时,融入了个人的情感,景与情交融在一起,深化了作者的情感体验。
  B.文章插叙了我与小黑的交流以及翻阅林予老师藏书引发感慨的一段往事,叙事中穿插了作者的情感表达与生命思考。
  C.建筑工地的打夯声勾连现实与回忆,从“不安宁”到寻求“安宁”,最后联想到松花江“挂雪的树枝”,回扣标题,全文读来行云流水,意味深长。
  D.文章倒数第二段呼应老师逝世的往事,为后文作情感铺垫,重点表达了作者对林予先生生命消逝、才华销蚀的惋惜。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项,“重点表达了作者对林予老师生命消逝、才华销蚀的惋惜”错误,文章倒数第二段的确有作者对岁月无情及林予老师才华销蚀的惋惜,但是本段的落脚点为“上天收不走人的精神成就”。结合结尾“灿烂地笑着”“您一定就会在另一个世界”“另一个世界也开花了吗”等语句可以看出,作者在悲伤之中仍怀有抚慰心灵的温情,而标题中的“不垂泪”更是明确地表达出了这一情感倾向。
  答案:D(3分)
  考点2 分析鉴赏作品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方法归纳]
  这类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作答时,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将选项大致分成概括内容和评价赏析两类。
  2. 圈画出选项中有关情节、内容、人物、主题、情感、手法等方面的关键词。
  3. 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内容,注意选项内容是否改变原文意思,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主要对比以下内容
  (1)故事情节。一是看选项复述的故事情节、细节,与原文相比,有无“添枝加叶”“张冠李戴”“强加因果”等问题。二是看选项分析的故事情节、细节的作用,与原文相比,有无“偏离创作意图”等问题。
  (2)人物个性。看选项概括的人物个性,与原文相比,有无“曲解人格”等问题。
  (3)思想意蕴。看选项分析的作品主旨、情节内涵、人物语言行为等,与原文相比,有无“偏离作者的思想情感”“歪曲作者的创作意图”等问题。
  (4)艺术手法。看选项分析的作品艺术特色,有无“手法误判”“效果误解”等问题。
  4. 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赏析不当”在后的原则确定答案。

  3.本文借“挂雪的树枝”来表达对林予老师的缅怀之情,请你结合文本说说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6分)【分析重要物象的意蕴】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重要物象的意蕴的能力。根据文章第六段“松花江还未完全封冻……想必灵魂也是自由的吧”可知,本无生命的“挂雪的树枝”之所以展现出“高傲”的姿态,是因为作者将“挂雪的树枝”“高傲”的姿态与林予老师建立起关联,进而明确标题“挂雪的树枝不垂泪”蕴含的深意,成为林予先生精神的象征,含蓄委婉地传达了作者对敬爱的老师的思念与赞美之情。根据文末“我又一次想起了初冬松花江岸那些美丽的树挂……现在又是哈尔滨开花的时令了,另一个世界也开花了吗”可知,此处将林予老师的离去让作者内心产生的巨大的哀伤、无奈和失落的深沉情感寄托于“挂雪的树枝”这一美好的意象之上,以此感悟生命逝去的无奈,也使得作者在抒发这种温情之中隐藏的悲伤之情时显得更深沉、厚重。
  【答案】本无生命的“挂雪的树枝”展现出的“高傲”姿态,成为林予先生精神的象征,含蓄委婉地传达了作者对敬爱的老师的思念与赞美之情;(2 分)“挂雪的树枝”将作者因老师去世而产生的哀伤、失落、深沉的情感寄托于美好的意象之上,以此感悟生命逝去的无奈,使得温情中隐藏的悲伤之情更深沉与厚重。(2 分)
  考点3分析重要物象的意蕴[方法归纳]
  这类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物象的意蕴的能力。物象的意蕴有很多,有实指义、指代义、双关义、象征义、主题义,一般要结合文章的情节、人物、环境和主题来思考。作答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看文中有无揭示意蕴的提示性词语、句子。如果有,找出来即可;更多的情况下是没有的,要靠读者品读、感悟。可以循着以下思路思考、概括:
  1、由外到内。由物象的外在特征到其内在精神气质。
  2、由实及虚。由物象的自身意思到附着其身的虚指意思,如象征义、比喻义、情感义。
  3、由表入里。先由该物象最表层的意思入手,再到其语境意义,尤其是深层含义。

  9.作者为什么没有在林予老师病情加重的时候去医院探望?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分析作品表现手法】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能力。画线部分是对“我”的心理描写。由“戚然”可知“我”听闻林予老师近况时内心的悲伤。“我记忆当中的林予……的印象”运用了神态描写,是“我”对林予老师生命旺盛时期的美好印象。“我矛盾了很久……前者”是说“我”对是否看望林予老师思考了很久,并且最终做出了选择,其中运用了设问的手法,写作者选择不去探望林予老师,并且将一个人“生命旺盛时期的自然神态”和“垂死前的非人的表情”作对比,突出了作者想要留住心中对林予老师的美好印象。结合前文“那时我有个天真的想法……毕竟春天近了”“平房消失了……彻夜不息的打夯声”可知,作者既想留住朴实平凡的平房和柳树,也想留住对老师的美好印象,实际表达了作者对过往美好的眷念,以及想留下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的心愿。
  【答案】画线句使用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对比和设问的手法。(2分)通过心理描写,表现出“我”听说林予老师近况时内心的悲伤,同时通过“我”对记忆中林予老师的神态描写,表现出“我”对林予老师生命旺盛时期的美好印象。(2分)通过设问和对比的手法,写出“我”对是否看望林予老师而思虑重重,突出“我”对林予老师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过往美好的眷念,以及想留下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的心愿。(2分)
  考点4分析作品表现手法方法归纳
  这类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能力,作答时,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判断表现手法。是通过人称变化,还是通过情节的设置,还是通过叙述顺序的安排,还是通过次要人物的衬托,还是通过环境描写暗示等。
  2. 逐条回答表现手法的作用。主要关注以下几个角度:
  (1)对于文章结构的作用。
  (2)对于主要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3)对于主题的作用。
  (4)对于带给读者感受的作用。

  答题模板: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结合文本情节(或:具体内容)分析其具体表现;结合文本的特点,分析艺术效果。
  【跟踪练习】
  核桃树下金银花
  弋 舟
  迄今为止,我没跟谁说过我曾在十七岁时干过一个下午的快递员。
  那年我十七岁出头,差不多算是从张桓(初中毕业后就去送快递的同学)那小子手里抢了一匹铁马,一路风驰电掣而去。本来也没什么目标,非要说有的话,我心里最初的方向纯然只是“透口气儿”之类的情绪而已。临近高考,你能明白我干嘛会想这么千。
  结果是电动三轮车上载着的包裹驱策我将纯然的心理地标换成了玉林街。没错,那儿正是这件包裹需要派送的地址。我想,这并不难找。
  然而,我述失在四月的时光里了。玉林街就是一座不折不扣的迷宫啊。不过我才不在乎呢,不在乎被绕晕,不在乎妇女、闲汉、剃头匠次第在我眼前打转,不在乎骑着赤兔马却走了麦城。作为一个失败的胖子,我从来不在乎铩羽而归。
  几圈之后,我看到一家杂货店门口蹲着个跟我一样胖的女孩,她穿了件阔大的老头衫,却长发披肩。
  “我找民航成都飞机工程公司,嗯,职工宿含。”
  “找去呗。”
  她一出声,我就知道我遇见了一个同伙。她的那种腔调,冷漠、无理,有点儿幸灾乐祸和缺心眼儿,诚然就是一个失败者的腔调。“胖子,这里压根就不可能有飞机场。全是楼,全是楼啊。”
  她盯着我身后的三轮车。我善意地错开一点儿,以便让她看得分明。我常常自诩为是一堵墙。你要知道,仗着一副庞然的身板儿,我可没少跟世界作对。怎么说呢,嗯,金风玉露,对她我却有股惺惺相惜的爱惜。
  我示意她过来,瞅瞅车顶上的那只包裹。她倒是大方,凑过来看。
  “玉林街,民航成都飞机工程公司,嗯,职工宿舍。”
  “玉林街。”她重复一遍,“你完了,胖子。”
  “难道这儿不是玉林街吗?”
  我错开一步,看她身后的门牌号。没错啊,玉林十巷七号。旋即,我便知道我是真的完了。以“玉林”之名,至少有十巷之多,而这个包裹的单子上只大而化之地写着“玉林街”。
  她当然是笑起来了。一般情况下,只要有人冲着我笑,甚至我自己对着镜子冲自己笑,我都是不惮以恶意来揣测的,但此刻我不觉得她带有讥讽。
  果不其然,她拍打着我的肩膀,说道:“没事儿,就一起找找呗。”
  推着电动三轮车走了大约十分钟后,她指着排污沟边浓荫蔽日的树木说:“核桃树开花了嗦。”
  顺着她的胖指头瞧,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认识了一种树。这树,大约有二十多米高,树皮灰白,纵向排列着浅纹,花苞完全颠覆我对花朵固有的认知,只在顶部有那么一点儿花的意思。
  “我家地里种了好多核桃树。”她说。
  我不觉得她这是在卖弄,因为很久以来,人们卖弄着的,早已经是种摇钱树之类的把戏了。可我还是感到了羡幕,除了种核桃树这事,还有她大大方方说出此事的从容和磊落。我想我是做不到的,我也是个只配跟人吹嘘栽种了摇钱树的家伙。
  “真不错。”我赞叹道。
  她话头一转说:“还有金银花,我妈在核桃树下还种满了金银花。”
  我一时有些转不过弯儿,仰着的脑壳不由自主地埋下来,好像生怕一不小心践踏了那核桃树下的金银花。没错,我出现幻觉了,感觉不是行进在玉林街的某一巷里,而是徜徉在一派田园风光中。
  “知道啥是金银花不?”
  “不知道,”我说,“噢不,我知道,冲凉茶的咯。”
  我不想在她面前暴露我的无知,不是好强,竟只是温柔地不再与世界拧巴的心情。她和我对视了一眼,我们的眼神胖胖地对撞了一下。
  “它还叫忍冬花。”她说,“因为开出来的花先是银白色的,再变成金黄色,才被叫成了金银花。”超然客公众号
  她停了话头,发出一声缥缈的叹息,“马上五月了,田里的金银花就要采摘了。”说完这话,她便离我而去,仿佛直接去往田野里摘金银花去了。
  只要想象一下当你从某个动人的、关键还是与某个人共享着的蓝图里突然被遗弃,你就会明白我当时的滋味。我当然是回不过神儿,何况我还推着辆电动三轮车,于是只能傻在那儿不动。这个胖子方才还因为有了另一个胖子的加盟而变得怀有了温情和善意,变得不再觉得自己纯然就是一个失败的胖子,变得鄙视自己的摇钱树思想,变得对植物学发生了轻微的兴趣,变得萌生了一丝去见识田园风光那种自己经验之外景致的愿望——变得就像他自己的一身肥肉那样柔软。
  当年,在四月的玉林街上,你可曾看到过一个被雷懵的、茫然无措的失败的胖子?那天我骑着一辆抢来的电动三轮车,拼命地找,拼命地找。我找的既是玉林街民航成都飞机工程公司职工宿舍,也不是玉林街民航成都飞机工程公司职工宿舍。
  我找到了,它在玉林六巷一号。我完全相信,今天你若是按图索骥,依然会在此看到民航成都飞机工程公司职工宿舍今天看一定显得寒酸,因为当年此地就不是什么堂皇的所在,然而最初入住的扎根者,肯定也壮志凌云,对未来抱有无端的信心与可被理解的妄想。
  那天黄昏,我将上帝的三无包裹准确地投放在了它应当抵达的终点。那是迄今为止我所做过的唯一一件有头有脸的事儿。
  知道吗?我看到了硕果累累的核桃树,我看到了一望无尽的金银花。
  (节选自《青年作家》2019年第10期,有删改)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七岁的“我”,在一次送快递的过程中,邂逅了一位从农村来城市的女孩, 令“我”对自己和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B.“我”觉得胖是自己失败的表现,却又常常以此为傲,仗着“庞然的身板” “跟世界作对”,体现出一种矛盾的自我认知。
  C.女孩与萍水相逢的“我”谈论核桃树和金银花时,生出对故乡的无限思念, 这与她后来突然“离我而去”不无关系。
  D.听了女孩对金银花的描述,“我”的脑海中出现“徜徉在一派田园风光中” 的幻觉,表现了“我”对自然和自由的渴望。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在玉林街迷路时,反复强调自己“不在乎”,不以为意和淡定背后,是 掩藏不住的深深的挫败感。
  B.小说的叙述语言活泼俏皮,又不失抒情意味,体现了一位十七岁少年对现状 不满、又天真单纯的个性。
  C.核桃树和金银花带给“我”一种超越性的精神领悟,《百合花》《哦,香雪》 中也有贯穿全文起类似作用的物象。
  D.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回忆的口吻,讲述过程中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有 时相互交叠,使作品的意蕴更加丰富。
  3. 小说在“我”找到职工宿舍后,以大段的内心独白结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6分)
  4. 对“我”而言,核桃树和金银花有着怎样的意义?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与解析】
  1.(3分)D【解析】“表现了我对自然和自由的渴望”错误,原文”没错,我出现了幻觉,感觉不是行进在玉林街的某一巷里,是徜徉在一派田园风光中"是写“我”被她的描述感染,忘情地沉浸在田园风光中,并未表现“我”对自然和自由的渴望。
  2.C 解:“贯穿全文”错,本文中的核桃树和金银花不是线索事物,没有贯穿全文的作用。(3分)
  3.①核桃树和金银花是超越世俗的存在,使“我”反思自己、鄙弃自己庸俗的金钱观,能够坦然地面对自己的生活状态;(1分)②核桃树和金银花让“我”重新找到与外界的有情连接,走出自我孤立的世界,以温柔善意的态度面对世界;(1分)③核桃树和金银花也意味着对平时被忽视的事物的真切关注,象征着“我”认识到“失败的胖子”这一标签所遮蔽的真实的自我。(2分)
  解析:结合原文“我不觉得她这是在卖弄,因为很久以来,人们卖弄着的,早已经是种摇钱树之类的把戏了。可我还是感到了羡慕,除了种核桃树这事,还有她大大方方说出此事的从容和磊落。我想我是做不到的,我也是个只配跟人吹嘘栽种了摇钱树的家伙”“我出现了幻觉感觉不是行进在玉林街的某一巷里,而是徜徉在一派田园风光中”“变得不再觉得自己只是……摇钱树思想”可知,核桃树和金银花是超越世俗的存在.使“我”反思自己、鄙弃自己庸俗的金钱观,能够坦然地面对自己的生活状态;结合原文“我不想在她面前暴露我的无知,不是好强,竟只是温柔地不再与世界拧巴的心情。她和我对视了一眼,我们的眼神对撞了一下”“变得对植物学发生了……那样柔软”等语句可知,核桃树和金银花让“我”重新找到与外界的有情连接,走出自我孤立的世界,以温柔善意的态度面对世界;结合原文“我将'三无”包裹准确地投放在了它应当抵达的终点。那是迄今为止我所做过的唯一一件有头有脸的事儿”“知道吗?我看到了硕果累累的核桃树,我看到了一望无尽的金银花”可知,核桃树和金银花也意味着对平时被忽视的事物的真切关注,象征着“我”认识到“失败的胖子”这一标签所遮蔽的真实的自我。
  4.①职工宿舍的普通寒酸,与最初入驻者的壮志凌云形成对照,表达对积极进取的开拓者的欣赏;②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在经历更多人生后,“我”对平静理性的人生态度的领悟;③打通了十七岁的“我”与现在的“我”两重叙述时空,营造出与读者交流的场景,丰富了小说内涵。(每点2分,共6分)
  【解析】结育原文"今天看一定星得率酸,因为当年此地就不是什么乘皇的所在,然而最初人住的扎棋者,肯定也非志模百:未来有无端的信心与可被理解的安想"可知,职工宿舍的普通年酸,与最初人住者的非志成公形成对照,表达了"我“对积模进取的开拓者的欣赏;结看"我我的眼是王林街某电机工程公司职工宿舍,也不是玉林街某马机工程公司职工宿舍””如今,我找到了,官在玉林六巷一号“可知,“我”对自己和人生有了新的认识:这是一种超越性的精神领情,表达了在经历更多人生后,“我"对平静理性的人生态度的领悟;结合"那天黄昏,我梅'总无包惠准确地投放在了它应当抵达的终点,那是迄今为止我所做过的唯一一件有头有脸的事儿"可知:打通了十七岁的“我”与现在的“我“两重叙述时空,讲述过程中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相互交叠,"知道吗?我看到了硕果累累的核桃树,我看到了一望无尽的金银花"营造出“我”与读者交流的场景,丰富了小说的内崩。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