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高考阅卷组发布满分例文(含专家点评)

作者:不详  时间:2024/9/20 17:19:2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

  
  【2024新课标I卷真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满分范文】
  科技解决问题 亦能增添新问
  广东考生
  当互联网的丝线布满地球表面,当人工智能的便利踏入千家万户,当搜索引擎的快捷解开多重之问,越来越多的问题有了答案。但我们的问题会少之又少吗?依我之见,科技解决问题,亦能增添新问。
  诚然,科技的发展让有些问题可以快速得到答案,推动了问题的解决。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使我们迈入了诸多问题答案触手可及、快速获得的信息时代:作业帮、搜题软件的应用,抚平了家长辅导孩子的愁眉,解决了孩子们的一道道数学之问;互联网远程医疗、人工智能医疗陪护,一定程度地放下了病患家属的心头之忧,缓解了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实之急;ChatGPT、AI绘图、智能生成舒缓了企业者们心中的成本之忧,减少了无用重复工作的麻烦之问。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快捷性、大数据的丰富性,让多种多样的问题可以快速得到答案。
  然而,科技发展的同时也让新问题不断涌现,我们将面临新的挑战。纵然,互联网、人工智能能够给许多问题快速带来答案,但客观之问解决的背后,是人文怀念和人情温度的新问之忧。当日益发达的微信、QQ视频通话让儿女们的脸庞仅限于屏幕之上,关心仅限于音频之中,是否让亲人之间心与心的距离更加遥远?当有些问题能够快速得到解答,而让许多人甘愿放弃思考,改做网络的奴隶,是否已违背数据库建立的初衷?当五花八门的短视频让人们的思想成为他人的跑马场,是否已与丰富的人类生活目标背道而驰?当互联网的快速时效让未经审视的言论快速地成为网暴那位免费续杯的“糖水爷爷”的利刀,是否早已远离了共建网络地球村的本义?由此观之,科技的应用,亦可能带来烫手的问题,产生出亟待我们解决的问题。
  乘科技之风,抱人文情怀,人与科技琴瑟和鸣,问题方能被不断解决。有人曾言:“最可怕的不是科技机器像人一样思考,而是人像机器一样思考。”面对科技时代下客观性问题看似减少、人文性问题实则增多的现实,不妨以人文的情怀、人性的温度、人脑的能动,去抵挡科技可能带来的负面冲击;不以科技答案为是非,但求独立思考,寻求自我问题的答案,才能真正减少问题,才能真正奏出人与科技联手共进的时代最强音。
  以科技为利刃开辟人类的新天地,以人类为火种照亮社会的新领域,融合科技答案与人文温暖,让“问题”真正地越来越少,向着一个个“问题”被攻破的新时代启航!
  专家点评:
  这篇文章紧扣了作文题里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背景材料,有效地回应了“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之问,符合题意,观点清晰。文章认为,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运用让许多问题迅速获得答案的同时又涌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并着重从人文情怀的角度分析了这些新问题。
  文章简要描述了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在此基础上,着力从人文、人情的角度分析了其中衍生、附着、隐含的-些负面结果,譬如亲情关系的虚拟化、人可能一定程度地丧失独立思考能力而退化为网络的奴隶、网暴对于普通人的“按键伤人”等,提出科技与人文情怀应该“琴瑟和鸣”的观点,认为应该用人文的情怀、人心的温度、人脑的能动去抵挡科技所可能产生的负面冲击。这样的论述,紧紧围绕了科技的背景和“问题”的中心,突显了“人文”的价值标准,辩证地分析了“科技”与“人文”之间可能存在的背道而驰、矛盾悖谬的复杂关系,思路清晰,论证得当,观点表述有条不素,立论能够以理服人。
  文章的突出亮点是较好地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例恰当,且颇为丰富,密切联系了科技大背景,紧贴了“人文”视角去思考“问题”,有例有论,“联想”得当,“思考”到位,内容充实。诸多比喻技法的运用比较得体,文字有很强的形象感,且符合作文题的要求,可以看出这位学生在准确审题前提下的丰富想象力;一些反问句、对称句、多重含义的连词的准确运用,增强了文字的表现力,文风活泼且有个性;思考和书写一气呵成,原文字迹工整又美观,体现了较好的语言功力。
  2035年,我与智子的问与答
  广东考生
  2035年的一个清晨,阳光透过智能窗洒在房间里,我从睡梦中苏醒。这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互联网无处不在,人工智能融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穿戴整齐,走在繁华的街道上,周围的一切既熟悉又陌生。
  在街角的咖啡馆,我遇到了一位智子。在智者已经消亡的时代,智子号称可以回答你的一切问题。
  “你看,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似乎很多问题都能迅速找到答案。”我缓缓说道。
  智子点头表示认同:“是啊,我们几乎可以随时获取各种信息,难题迎刃而解。”
  “但,我们的问题真的越来越少了吗?”我迷茫地看着智子。
  智子并未犹豫,果断地告诉我:“是的。”这个坚定的回答让我一下子想起了那些在虚拟世界中迷失的人们,尽管他们能轻易获得答案,却依然困惑于生活的真谛;我想起了那些依赖人工智能而丧失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们,在面对复杂的情感问题时束手无策。
  “或许,答案的易得让我们忽略了问题本身的意义。”我轻声说道。
  智子微笑着点头:“没错,就像人们在追求高效的同时,忘记了慢下来去品味思考的过程。我们的问题不会变少,只是形式在变化。”
  我接着追问:“那么,人类面临的问题是越来越多了吗?”
  智子略微思索了一下,然后说道:“从某种角度来看,人类面临的问题确实在增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的挑战和困惑也不断涌现。比如,如何平衡科技进步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潜在风险,这些都是以前不曾有过的复杂问题。”
  我皱起眉头,陷入更深的思考中。“可是,这些新问题的出现,不也意味着我们有了更多探索和成长的空间吗?”
  智子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的确如此。问题的增多促使人类不断拓展思维的边界,激发创新的火花。每一个新问题的解决,都可能推动社会迈向更高的层次。”
  “就像太空探索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促使人类不断突破;又或者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时,催生出各种新的解决方案和理念。”我补充道。
  “是的,人类的历史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智子肯定地说。
  我豁然开朗:“那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些越来越多的问题,而不是恐惧或逃避。”
  智子微笑着点头:“没错,问题是成长的催化剂,也是推动文明进步的动力。它的多与寡本来就没有意义,真正的智慧在于我们如何面对那些永恒的问题,如何在快速获取答案的同时,依然保持对未知的敬畏与好奇。”
  我站起身来,望向窗外繁华而充满活力的城市,心中忽然就明白了,原来获取答案的快捷与否与问题的多与少,并不是人类奋斗的重点,关键在于无论前方有多少问题等待着我们,我们都将勇敢地去面对、探索,去书写属于人类的精彩篇章。
  我与智子告别,带着对未来的期待和对问题的新认知,继续踏上属于我的旅程。
  点评
  本文虽以小说的形式写作,但探讨的内容却富有现实意义。考生在科技发达的时代背景下,思考问题的本质和人类对待问题的态度,强调了积极面对和勇于探索的重要性,能引发读者对科技与人类关系的深入思考。写作题材新颖,将社科的主题融入故事之中,构思独特,思想深刻,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问以解惑,思以启智
  广东考生
  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知识的获取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在瞬间得到答案。然而,问方可解惑,思方可启智,追索答案,从不会因便捷而流于简单。
  信息如潮涌的当下,疑问似点点繁星闪烁于我们的脑海。每一次疑惑的产生,都是对世界的一次叩问,都是对未知的一次探索。当我们面对广袤的知识海洋,新的问题如浪涛般不断涌现。那看似简单的现象背后,其实隐藏着深奥的原理等待智慧的人去挖掘;看似明晰的答案背后,很快又会衍生出更多的疑问等待我们去解答。
  诚然,互联网与人工智能为我们提供了快速解答的通道,但这并不意味着问题的终结。恰如繁星虽璀璨,夜空却依然深邃无垠。那些轻易得来的答案,或许能满足一时之需,却难以填补我们内心深处对真理的渴望。我们会思考这些答案的由来,更会质疑其是否准确和全面。
  问以解惑,从古老的哲学沉思到现代的科学探索,问题始终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关键。牛顿对苹果落地的疑问开启了经典力学的大门,爱因斯坦对光速不变的思索引领我们进入相对论的奇妙世界。思以启智,正是对这些不断涌现的问题的一次次深邃的思考,驱使着我们在求知的道路上永不停息。
  时节如流,寸阴是竞。问题不会因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出现而越来越少,因为我们的思考不会停止。每一次疑问都是思维的一次跳跃,都是智慧的一次闪光。即使面对已知的答案,我们仍会追问其背后的意义,寻求更深刻的理解。正如笛卡尔所言“我思故我在”,中国科技在独立创新的道路上一路追问,于是“鸿蒙”出世、“麒麟”降临、“北斗” 组网……只要思考还在,问题就永无止境。
  而且,问题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获取答案,更在于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追寻问题与答案的过程中,我们锻炼了逻辑思维,激发了创新意识,人类文明也因此不断进步。于是,“数字敦煌”让灿烂的敦煌文化永久绽放,晋侯鸟尊借助3D技术将三晋文化从历史尘烟里唤回;《唐宫夜宴》中的大唐盛世因AR 技术变得可感可知……
  当我们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面对信息的洪流,不能仅仅满足于快速得到答案。我们要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勇于提出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善于提问,我们就有了探索世界的火把;善于思考,我们则拥有了走向未知远方的指南针。
  问以解惑,思以启智。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浪潮中,让我们珍视每一个问题,让问题的火焰燃烧不息,照亮我们不断追求真理的征程。只有在不断提问与思考中,我们才能真正领略世界的奇妙,才能不断书写人类进步的壮丽篇章。
  点评
  文章立意深远且极具现实意义,紧扣“问方可解惑,思方可启智”这一主题,强调了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不能仅依赖便捷获取的答案,而应重视提问与思考的重要性,对当下人们正确对待知识和探索真理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从名人案例到现实科技成果等,论证全面且有力,而且开头和结尾都处理得较为精彩,相互呼应,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印象。
  对弈 AI,问题当别样思索
  广东考生
  我是柯洁,那个曾与AI对战的棋手。那场举世瞩目的对战虽已过去数年,但仿佛仍历历在目。我坐在棋盘前,对面没有对手,只有那冰冷的机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人们似乎觉得一切都变得简单,许多问题都能在瞬间找到答案。即使号称“人类最后的智商高地”的围棋,也几乎在瞬间点击时就能寻得破局的要诀。但当我真正与AI对弈,我才深刻地意识到,事情远非如此。
  在那紧张的对局中,我下每一步棋都如履薄冰。我曾以为自己的棋艺已足够精湛,可面对AI那精准到极致的计算,我才明白自己的局限。它就像是一个全知全能的存在,而我则在不断挣扎。可我心里涌起的,却不是对弈时的快乐,也不是面对历代棋坛先圣的畏惧,而是挣扎,盲目的挣扎。因为,我和AI对弈时,找不到人类智慧激荡的快感,此刻我们只决胜负,除此之外,别无他用。
  我想起曾经,棋手们在棋室中苦思冥想,为一个布局争论不休,那是对棋道纯粹的追求与探索。而如今,AI似乎能瞬间给出最优解,这让下棋变得有些不同了。
  在对战的过程中,我思考着:难道有了 AI,我们就不再需要思考那些复杂的棋局变化了吗?难道我们就真的不再有那么多需要探索的问题了吗?当答案获取如此快捷而便利的时候,问题就应该变得越来越少,甚至趋于消亡吗?
  不,并非如此。AI固然强大,但它并不能替代人类的思考与情感。我们下棋,不仅仅是为了输赢,更是为了在那黑白世界中领悟人生的哲理。AI能迅速给出答案,但它无法理解我们在每一步棋背后所蕴含的勇气、决心和对胜利的渴望。
  就如这棋局,虽然AI能快速解决许多战术上的问题,但它无法给予我们那种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寻找生机的体验。我们的问题不会因为AI的出现而减少,反而会因为它的存在而让我们更加深入地去思考那些关于智慧、勇气和人性的问题。
  那场对战,我虽败犹荣。因为我更加明白了,在这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时代,我们不能迷失自我,不能忘记我们作为人类的独特价值。我们的问题会一直存在,而正是这些问题,推动着我们不断前行,去探索那无尽的未知。
  我起身离开棋盘,心中已有了答案,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我们都将在属于自己的棋局中,继续追寻意义与价值。
  点评
  文章以“我是柯洁”开篇,直接将读者带入情境,然后围绕与AI的对战展开叙述。先描述对战前人们对AI的认知和实际对弈时自己的感受,接着通过回忆引发思考“难道有了 AI,我们就不再需要思考那些复杂的棋局变化了吗”,进而得出AI不能替代人类的思考与情感的结论,最后以对战结束后的感悟收尾。整体思路清晰,逻辑连贯,以具体经历逐步深入探讨主题。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