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破立结合”写法尝试写驳论文(附学生习作)
高中语文(部编本)必修上册第6单元的主题是“学习之道”。
《劝学》荀子从“性恶论”的主张出发强调了学习对于人后天养成的重要性,也强调了学习要善于借助外物,需要专心,及持之以恒。
《师说》韩愈针对京城士大夫“耻学于师”的现象,提出教师的作用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尤其以“道”为重,劝说、鼓励向教师学习的行为及风尚。
《反对党八股》针对广泛存在于党内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及形式主义蔓延到文风的问题,逐条反驳党八股文风的弊病,边破边立,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明确了马列主义文风的七条特征以及具体内涵与要求。
《拿来主义》运用了辛辣的讽刺和诙谐的比喻,批判了国民政府一味奉行“送去主义”的危害,强调了拿来主义的必要性及正确方法,文章第一部分为破,第二部分为立。
第六单元写作主题是“议论要有针对性”,引用白居易《与元九书》“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来强调文章应“关注时代、有针对性”,高中阶段的学生对哪些话题更感兴趣?也许反驳磨起耳茧子的那些说教语言比较能激起他们的写作兴趣。
笔者从《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获得启发,布置了一篇训练“破立结合”的驳论文课外练笔来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写作要求如下:
请以“坚持就是胜利”为批驳对象,写“破立结合”的驳论文片段作文,要求有题目和两段,第一段为驳,第二段为立,特别要求:“立”的论述过程中,在“怎么做”部分要含有《劝学》和《师说》的主要观点,建议也可用《反对党八股》的相关观点。
经历中考不久的同学们对“坚持就是胜利”这句鼓励语耳熟能详,学习感觉累了,坚持就是胜利;学习有退步了,坚持就是胜利;学习兴趣没有了,坚持就是胜利。仿佛,“坚持”就是万能药水,包治“百病”,实际上呢?这句话有明显的逻辑漏洞,正适合被批驳。
【附:学生习作两篇】
驳“坚持就是胜利”
文/张禾浩
在诸多激励人心的话语中,“坚持就是胜利”这句箴言仿佛拥有不容置疑的权威,被父母和老师奉为圭臬,然后,若以审慎且思辨的目光对其加以剖析,便会发觉此语言潜藏着值得深入探究的罅隙,它绝非可通用于诸般情境的真理。
这一论断过度凸显了“坚持”本身所蕴含的力量,对诸多前置性的关键要素却有所漠视。诚然,坚持作为一种精神特质和行为品格,确有其难为可贵之处,然若其行进的方向有偏差,恰似那“背道而驰”之举,无论秉持何等坚毅之决心,耗费多少心力去持续践行,最终的结局也只会与预期的“胜利”渐行渐远。
试看往昔,多少人怀揣着虚妄的憧憬,投身于先天注定失败的事业轨迹之中,因循守旧,盲目地坚守既定路径,最终不过是徒留一场空幻泡影,所谓胜利更是无从谈起。再者,世间万象皆处于永恒的流变与演进之中,倘若一味抱着陈旧的观念,僵化的模式,而不知变通,仅仅依仗所谓的坚持,那么,此种坚持便沦为一种冥顽不灵的执拗。时代巨轮滚滚向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往昔奏效的范式在全新的当代语境下未必能契合现实需求,若不能与时俱进,灵活调整,反凭那缺乏变通的坚持,必然会被时代的汹涌浪潮无情地抛诸脑后。由此观之,倘若罔顾方向、方法以及外部环境的动态变迁,而片面地鼓吹“坚持就是胜利”,那它便仅仅是一句徒有其表,难以切实引领人们趋近胜利的彼岸。
但是,我们仍需明确,吾辈反驳“坚持就是胜利”这一绝对化的表述,绝非意在否定“坚持”本身所具备的正向价值,而是旨在从一种更为客观、全面的视角去重新审视成功的要义以及达成成功必备的诸多要素,进而构筑起契合理性与实践的行事理念。
欲求成功,首先在于锚定明晰且合理的目标,正如荀子《劝学》所言“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中,“锲”的对象应契合能力与方向的实际,需以理性的目光去审慎考量目标的可行性与价值所在,而非盲目地投身于虚妄之事;其次,保持准确的前行方向还在于要虚心请教,博采众长,正如韩愈《师说》中所强调的“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那般,要勇于放下身段,虚心向优于己者求教,善于汲取他人智慧;再次,在追逐目标的漫漫征途中,应力求避免陷入《反对党八股》所批判的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的泥淖之中,不能仅仅埋头于机械苦干,而要时刻保持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锐洞察,要依据现实情境灵活地调整策略与方法,具体而言:
一是要以清醒的头脑去剖析周遭局势,准确把握何时应持之以恒,何时需因势利导,使坚持转发为一种蕴含智慧与策略的理性行动;
二是不能孤立看待坚持这一要素,而应将其与勤勉学习知识,积极借鉴他人成功经验等诸多方面有机结合,正如《劝学》所提及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各类有利条件,进而实现自己努力效果的最大化。
概而言之,胜利的获得绝非仰仗盲目而孤立的坚持,而是建基于明确目标、合理规划、灵活应变以及学习借鉴等多元要素协同作用之上的,唯有秉持这种全面而辩证的理念,方可在人生漫漫征途上披荆斩棘,向着那真正的胜利稳步前进,实现抵达理想之目的。
坚持不能没有方向性
文/李欣如
每当我们想要放弃时,总会想起这样一句“鸡汤”:“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但这其中存在着典型的“幸存者偏差”,即人们只关注了坚持后成功的案例,而失败的坚持则被下意识忽视,并抛之脑后。
我们听说过爱迪生坚持进进行无数次实验最终发明电灯泡,听说过达劳奇坚持练习绘画最终成为著名画家,但我们何曾关注过身边那些无数满怀一腔热血创业却最终一无所成的人,一头扎进学术领域研究却最终毫无进展的人。实际上,像这样坚持了却未能成功的人才是占多数的。如果坚持就是胜利,那么,难道这些不能成功的人只是不够坚持吗?不是人人都能成为爱因斯坦,将不胜利归结于不够坚持无疑是忽略了胜利的客观条件和方法。如果坚持是追逐胜利的过程,那么方向正确就决定了追逐的出发点,客观条件的有无就决定了能否追得上。当胜利就在前方的不远处,你却一意孤行,坚持反向走去,无论花费多少时间,耗费多少精力,也只会与“胜利”渐行渐远,因此,坚持不能没有方向性。
只有在合适的方向上坚持,才有可能触及胜利。正如《劝学》所言,“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思考固然重要,但整日的思考并不会有太多收获。一道难题在没有掌握合适的方法时,做不也来是正常的,一味死磕,即使绞尽脑汁也毫无作用,但换个方向,或重新学习,或请教他人,再加上坚持思考,往往可能茅塞顿开。因此,在这坚持的道路上不断学习的前提是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在其中,也应该重视老师的作用,其扮演着指引正确方向的角色。坚持之时,应适当请教他人、听取他人意见,灵活变通方向,绝不固执已见。不理会他人的劝告,就在错误的方向上莽撞前行,所谓“坚持”就只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罢了。
坚持不意味着必然的胜利,但胜利必然源于不懈的坚持,但是,想要更加接近胜利,直至触摸胜利,又万不可丢了坚持的正确方向。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