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议,讲,练,评”主体型数学模式初探
作者:唐山丰南西葛中学 孙玉坤 时间:2005/12/21 18:09:29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一.读。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范读,美读,分角色读,跳读,翻读等等。认真的朗读,有助于生字新词的学习和巩固,有助于语句篇章的分析和掌握,有助于文章修辞﹑逻辑﹑韵味的理解和领悟,有助于思想水平的提高和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朗读最重要的是强调对内容的理解,也就是说,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又用朗读来增进对内容的理解,叶圣陶曾说过“朗读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例如,我们在讲授《范进中举》一课时,就安排学生们分组选取经典段落进行分角色朗读,同学们兴致很高,积极投入。朗读时神情并茂,在此过程中,同学们对文章内容不仅进行了理智的了解,而且有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间,文中内容就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了。胡屠户那种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性格也随之明朗起来。
二.议。“议”即课堂中的讨论,当然讨论也分很多种,有质疑问难性的讨论;评议性的讨论;专题性的讨论等等。有时在讲课中停下来进行,有时在课前或课后另外进行。讨论能活跃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畅所欲言,集思广益。组织的好,学生是会乐意参加并得益不小的。无论是课中进行的短暂讨论,还是课外进行的费时较长的讨论,选好讨论题目是第一重要的。选题的要求是:对理解全篇课文关键的﹑估计学生中认识有分歧的﹑在讨论中能发展学生智能的。如讲完《范进中举》后,为了让学生更明确的认识文章中心,我布置下这样一个论题:“科举制度对孔乙己毒害至深,而范进却平步青云,那么对范进而言,这是不是科举制度给他带来得好处呢?”同学们讨论的很热烈,掀起了本节课的一个小高潮,当然孩子们出现了不同的认识,但却各有各的观点。最后我补全了小说的结局,一场唇枪舌战才就此罢休。通讨论学生不仅认识了封建科举制度得罪恶,而且能提高他们分析判断的能力。
三,讲。“讲”就是讲解,指讲解重点语句和片段,为分析全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创造必要的条件。我们一改过去得教师唱独角戏,一个人在讲台上照本宣科的旧模式,注意了运用了启发式,注意了双边活动,注意了重难点,也注意了与其他教法的配合使用。《范进中举》是一篇自渎课,情节较简单,人物性格也很鲜明,而文中对比的写法及作用是我们授课的一个难点。基于这种情况,我从宏观上调控课堂,对重点难点进行了讲解,而对“胡屠户”性格的研讨则大胆放给了学生。只为他们提供了“表演法”、“绘画法”、“分角色朗读法”和“人物刻画分析法”等四种方法,教师则采用采访导演、演员及绘画作者的形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讲”的目的,从而认识文中的人物形象。
四,练。“练”包括很多方面,不要只看作是布置课后的书面作业。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就曾指出:“一切语文从实际去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的容易,这里指的听﹑读﹑写﹑用手用舌头去练习,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时时这样去做”。这里说的“练”包括了听﹑说﹑读﹑写﹑各方面。练习的设计安排要得当,注意与练的吻合,用练来加深对所讲的内容理解。要练的实在,尽力提高练的质量,不图表面的热闹和花样翻新,而要注意实效,当然练习设计的丰富多样,生动有趣,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助于练习的顺利完成。《范进中举》中我就注意了这一点,为了让学生深刻认识主题,我安排了课本剧演练,绘画练习和“孔乙己巧遇范举人”的作文训练,一节课下来,不仅挖掘了学生的编﹑演﹑画﹑说的能力,而且围绕主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联想和想像能力。
五,评。“评”是指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做简扼明了的评析,要求必须精到﹑警辟﹑要言不烦,这就要在学生深入理解教材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进行。讲完《范进中举》后,课下安排学生写随笔,可就文章内容﹑结构﹑写法及中心等抓其中某一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感想,鼓励学生有独到的见解、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