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标点试题,归纳错误类型

作者:温县第一高级中学 马恒祯  时间:2006/5/18 6:38:55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661
  细碎,是语文知识的一大特点。以病句类型为例,曾几何时,病句类型满天飞。《考试说明》删繁就简,明确了要求掌握的六种病句类型,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如今,如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又成了困扰考生的一大难题。这个知识点的细碎程度与病句相比,毫不逊色。常用的点号有七种——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句号、问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九种——引号、括号、书名号、破折号、省略号、间隔号、着重号、连接号、专名号。它们的用法各不相同,错误类型更是五花八门。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有关标点符号的高考试题,研究一下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以帮助考生整理出标点符号误用的类型,轻轻松松学标点。
  一.关系不明确,停顿不合理
  常用的七种点号,基本的作用是表示停顿,但停顿的长短不尽相同,大致情况是这样的:
  “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句号、问号、叹号”
  停顿的长短,归根到底,取决于语言的层次关系。例如:
  1.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2004年高考试题)
  “三项任务”与“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之间是解说关系,应该在“三项任务”之后用冒号作提示。
  2.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资源。(1997年全国高考试题)
 这里所使用的标点符号是正确的。“信息”“基础”“市场”“资源”是同一层次,它们之间用逗号,再降一层,“植物、矿产、海洋、旅游”之间就应该用顿号了。
  3.“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的说。(1993年六省市高考试题)
 引号内是一个倒装问句,应该只有一个句末停顿;否则,单句就被提升为句群了。应改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依此类推,倒装形式的感叹句,叹号也应该在句末。
  二.语气不明确,自相矛盾
  一般说来,句号表示陈述语气,问号表示疑问语气,叹号表示感叹语气。它们都属于句末停顿。以问号为例,用不用问号,取决于有没有疑问语气,而不是有没有疑问代词。例如:
  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处死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查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2004年全国高考试题)
  尽管句中有疑问代词“如何”,但纵观整个句子,是陈述语气,句末停顿应用句号。
  三.身份不明确,张冠李戴
  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以书名号为例,主要用来标示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例如:
  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2004年全国高考试题)
  “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不属于书名的范畴,应该用引号。
  四.组合不恰当,喧宾夺主
  引号内外、括号前后的点号如何处置,历来都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先说引号,如果是独立引用,就保留引文句末的点号;如果是引用过来作为句子的一部分,就将引文的句末点号与引文剥离(删除),然后加上本句所需要的点号,这叫作客随主便。再说括号,如果是句内括号,括号就应该紧跟在所注释说明的词语之后,此处的点号也应该放在括号之后,以示请进家门;否则,就把括号拒之门外。例如:
  恩格斯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①毛泽东同志也强调过,讲话、写文章“都应该简明扼要②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意则期多,字则唯少③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④(姜夔《白石诗说》)⑤(1991年全国高考试题)
  ①处属于独立引用,先加上句号,再加上后引号;②处属于夹杂引用,先加上后引号,再加上句号;③处无须停顿,仅加上后引号;④处同③;⑤处加上句号,把括号请进家门。
  标点符号,不是语言文字的装饰品,而是语言文字的得力助手。使用标点符号就是为了进一步明确语意,这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比较细碎,单纯依靠死记硬背来掌握它们确实费心劳神。但是,如果我们明白了制定这些规则的依据和初衷,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