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牵梦绕是北京
作者:王满仓 时间:2006/8/26 14:32:26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咀嚼着小梦梦振振有词的语气,端详着他天真纯洁的面容,我不由得感慨万端,始而喜悦,继而思索,进而庄严,终至于叹惋。
小时候,我也像这位小朋友一样,在课本了见到了天安门,知道了天安门是中国的象征,并且也知道了毛主席就住在北京。在那个个人崇拜的岁月里,作为孩童的我,也难免被打上类似的感情色彩,于是心向往之。
国运变迁,时代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车轮轰鸣,中国人从那个“政治至上”的时代漩涡里冲了出来,走上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经济成了社会的主旋律。在农村,家庭——这个社会细胞也成了经济发展的因子,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一时间,“妇姑相唤浴蚕去”的情景遍布大江南北。我的家也不例外,于是,课余时间我常常随父母在责任田里刨挖,为了日子而奔忙。社会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公民提供了发展经济的舞台,同时也把个人推向了这个舞台的中央,关注家庭经济收入,关注个人价值成了时代主题。在这样的岁月里,我一面孜孜不倦地学习,一面竟至于快要忘记毛主席和北京了,只有在政治课堂上,才会想起来他老人家和北京,才会激起我对他老人家和北京的崇拜、崇敬之情。
后来,我考上了师范院校,又走上了讲台,成了一名人民教师。每到暑假,学校便安排老师们去旅游,起初都是省内的旅游景点,我有时去,有时不去。但是在旅游成了时代潮流的情况下,我产生了要去北京看看的想法,而且这个想法越来越强烈,可是苦于没有机会,又加之囊中羞涩,我的想法很长时间都都没变成现实。后来,我调到一个高级中学任教,暑假又要去旅游了,听说是去北京,我心潮澎湃,激情难抑,于是下定决心:“这一回,即使花掉所有奖金,我也得去!”
这是我第一次去北京,时在公元一千九百九十九年八月一日。我带着自己三岁多一点的儿子,来到了朝思暮想的北京城,来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怀着异常激动的心情,我庄重严肃地走在天安门广场上。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这些常挂在嘴上、在图片里才能看到的建筑现在俨然呈现于眼前,我激动得手心出汗,胸脯起伏。我指着这些建筑给不懂事的儿子一个一个地解说,我也在心里给自己说,这是我们的后代,应该从小就给他们的心灵播下这些历史的种子。在我的灌输下,儿子早已经知道了“毛爷爷”,看到悬挂在天安门城楼正中央的毛主席巨幅肖像时,小家伙指着毛主席肖像大声地对我说:“爸爸,爸爸,瞧,那不是毛爷爷吗!”小家伙以为我没有看见,还一个劲地摇着我攥着他的手。
我们一行人随着来自世界各地、各种肤色的人们排好队,一步一步地朝前挪着,这步子是按照“寸”来度量的。不论是谁,此时此刻都收敛住了自己的放肆与随便,恭敬肃穆、秩序良好地朝前挪着,为了瞻仰一位世界伟人,一位深刻影响中国历史进程乃至世界历史进程的世界伟人。一向调皮的儿子这会儿也出奇的安静,大概是我平时的教育起了作用了吧。队伍缓慢地挪到了主席纪念堂的正门前,我随着人们也买了一束鲜花,跟儿子一起走进了厅堂,放眼望去,一尊白色大理石雕像的毛主席两腿交叉于前地端坐在底座上,和蔼地望着人们。我轻轻地对儿子说:“去,给毛爷爷鲜花!”我看着儿子把鲜花端端正正的放在无数的花束中,然后对着主席深施一礼,还没等我醒过神来,三岁多一点的儿子就又是作揖、又是磕头地对着毛爷爷行起了礼,惹得周围的人们投去诧异的目光。我知道,这是孩子想起了在家里给祖母磕头作揖的事。我在心里为小儿感到骄傲,我还没有对他说怎样行礼呢,他就这般懂事!噢——我明白了:历史的种子已经在他的心灵里发芽开花了。尔后,队伍分作两行,由北朝南,在警卫员的引导下,绕着主席的水晶棺继续前进。行进的速度比较快,我抱起儿子,生怕小家伙看不到主席遗容,结果这倒使我没有看仔细,只看见在灯光映照下老人家瘦削而微黄的面容。怀着遗憾的心情,我走出了主席纪念堂。“什么时候还能再来瞻仰您老人家呢?”我这样想着。
随后,我们一行人在天安门广场上摄影留念,我一个人深情而又庄严地站广场上,让同伴给我摄下了一张,现在看起来了,这张照片准确地表现了我的庄严、肃穆与崇敬之情。摄影完毕,我们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休息进餐,这时候,我儿子发起了高烧,竟至39度,我一下子慌了手脚。学校领导安排我先去旅馆,接着我马不停蹄的来到了北京杨柳青医院,给儿子治病。就这样,第一次去北京,我错过了游览故宫的机会。幸好,儿子第二天就活蹦乱跳了。我们父子登上了居庸关长城,游览了颐和园、天坛,又去了亚运村、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十三陵之定陵。带着儿子,我不能尽兴地游览欣赏,更不能默记一些应该记得内容!即使这样,我还是领略了北京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厚重的历史积淀,她在我的心里留下了虽然模糊但又具体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一个人跟随着旅游的队伍又一次踏上了这一片神奇的土地,这是我第二次到北京,时在公元两千零六年六月十七日。听到了孩子天真无邪而又颇有深意的话语,不由得使我回想起了第一次来北京的情景。
此时此刻,我又站在人群里,怀着崇敬与虔诚的心情,带着几分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踱着这段由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铺就的道路。依然是各色人等,依然是各种肤色,人们还是一寸一寸秩序井然地挪动着脚步,为了瞻仰一位伟大的人物,一个安详地躺在那里却以自己的思想、人格和魅力深深感动着人们的老人。
这一次,当我随着人群踱到主席纪念堂正门前时,我的胸中蓦然升起一股带着酸楚的激动,我觉得我不是来瞻仰主席,而是来“看望”他老人家的,我是他的子孙,是他家的一口人。我的眼眶湿湿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从四分五裂、任人宰割的耻辱中挺立起脊梁,堂堂正正的走进联合国,升起自己的蘑菇云,使自己的子民硬着腰杆子做人,意气风发的走进新时代,这是怎样的历史巨变哪!老人家用自己如椽的巨笔,蘸着诗意的墨汁,描绘着中华民族的未来,书写着自己独具个性魅力的伟大人生,也书写着你我他平凡但又幸福的人生。他一生写得最漂亮的字就是“人”字,一个大大的顶天立地的“人”字,一个意气风发、昂扬进取、阔步向前的“人”字。在举国上下盼望2008北京奥运的时刻,在人们为2008奥运标志的精彩设计唏嘘感叹地当儿,我想到了“人民日报”四个大字中的“人”字,这个“人”字灵动的奔跑姿势,昂扬进取的仪态,意气风发的情趣,又一次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不知道灵动飞扬的“京”字的设计灵感是从哪儿来的,但我可以大胆地推测,设计者或多或少都受到了这个“人”字的启发,直接的或间接的。
在广场上,在这个张开臂膀拥抱世界各地游客的广场上,阳光明媚,花伞漂浮,人声鼎沸。导游正声嘶力竭地向自己的游客展示着自己的口才和学养。
我们的导游小侯三十岁出头,热情好客,讲得头头是道。时而庄严正史,时而异趣杂闻。我很佩服他,在旅游专车还未到达天安门广场前,他在车上讲说了“人生四喜”,我虽记得这几句话,但已不很清晰。经他一讲说,我才发现这是一首概括平凡人生的绝句。是呀!“他乡遇故知,久旱逢甘露。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喜悦的事情了,可是,除此而外,就没有其他的了么?我想,正如小侯解说人民英雄纪念碑所说的,那碑身是一柄宝剑,斩断了天子的龙脉,使得封建帝王和封建制度永世不得翻身。那么这宝剑是谁插上去的,有这么大的本事?按正规的解释就是——人民,就像解释老人家的诗词那样,总要为尊者讳,释云:“还看今朝”是指广大的无产阶级群众和革命先烈。其实谁读不出来哪充塞宇宙的诗人的豪迈胸怀。老人家雄视百代,曾经豪迈地歌吟:“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这宝剑岂不就是那还东国的一截么?唯有他老人家能够挥动此剑,结束所谓真龙天子的命脉!
到底是历史造就了伟人,还是伟人开创了历史,一时间我的脑子陷入了矛盾之中。老人家曾经谆谆告诫: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可是真实的历史是,红太阳普照华夏大地。至此我才明白一位老者朴素的话语里蕴藏着的真挚情感,他曾经对我说:“毛主席不是人——”我以为他要诬蔑老人家呢,正在心里愤愤不平呢,谁知道,他接下来的话更让人吃惊:“哎——,你不知道,我听老人说,毛主席是天上玉皇大帝的四太子下凡来了。”看着老汉那认真的神气,听着他肯定的语气,我点点头信服了!还有邓公的话为证:没有毛泽东同志,中国革命至少要在黑暗中摸索五十年!
是的,他让象征着王权的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回到了普通人手中,他为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矗立起一座丰碑,他又在广场旁建立起人民管理国家的新的政权象征;他让人们牢记历史的教训,广场旁又矗立起两座建筑物——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他登八达岭长城,他关心文化遗产,他带领政治局参与修建十三陵水库……北京到处是他的魂魄,是他的足迹,是他的眼睛。他老人家时刻都在审视着中国的变化,关怀着人民的生活,我敢说神州处处都在他深邃的目光里。
老师说:北京是毛主席的家!这句出自小梦梦之口的真理,不停地在我的脑子里回荡着。小梦梦一路上都热情洋溢,总想在众人面前表演舞蹈,现在她正在老人家登临的八达岭长城上翩翩起舞,颤动着歌喉呢。一个个老外好奇的观看着这个活力无限的小女孩,纷纷按下了快门,有日本友人,有英国友人,还有美国友人……我想他们是想留下这感人的瞬间,而不仅仅是小梦梦的倩影。他们大概也在为一个名字所倾倒,这个名字就是诗意的民族英雄的名字——毛泽东!
诗意的民族英雄,留下的是诗意的山水、诗意的生活、诗意的旅游,留下的是一句诗意的童话——北京是毛主席的家!
魂牵梦绕是北京,魂牵梦绕是你老人家!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