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
作者:张顺成 时间:2006/9/27 13:36:56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乡村的农历八月前后,是一个食物充足的季节,我们很容易胡乱地填饱肚皮。我们这些放学后就为集体放牛的娃们,格外享受大自然的恩惠,“苦李子”、“五倍子”、“八月炸”、“蜜胡桃”等野果是我们经常享用的精美副食品。那种“甜滋滋”“酸溜溜”的味道至今还回味得出,那是秦巴山区独到的风味,那是“秦头楚尾”特有的韵致。巍巍的秦巴大山俯瞰并见证着我们这一代在那年那月中成长。村里有唯一的文化人高二爷是不屑从树上、藤上摘下这些果子吃的。他看到我们把摘下来的美味盛在草帽“碗子”里的时候,摇着头说 “一群馋鬼”。他自己是不大爱吃的。我知道他的胃口不好,他曾经告诉我,他年青时用玉米壳凉粉(玉米壳和草木灰煮成)充饥,把胃碱坏了。
说起高二爷便不由记起了那年年底。过了除夕新年是牛年,俗话说“牛马年广种田”,庄稼人乐的是就是能广种田。老实厚道的父亲对我建议,写春联时把这个意思写上。可是我哪里有这个本事!免得父亲失望,我只好再次偷偷地去求村里的高二爷。他是咱村里唯一的文化人。高二爷自恃有写“对子”这个本事,在乡亲们面前总有些趾高气扬的。咱村里的人不敬重他是不行的,求他写春联,乡亲们得备一个礼去感谢。
我拿着红纸进了高二爷的门,小心翼翼地说明了来意。看着高二爷那奇怪的眼神,我象是做错了什么事似的不自在。现在我明白了那是“轻蔑”。幸好高二爷没有推辞,顷刻书就,上联“全家生无底”,下联“满门午出头”,横批“广种良田”。我连忙道谢,心里觉得像干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那样高兴。
后来,我在一本谜语书中看到一则谜语:一生无底,逢午出头(打一字)。谜底:牛!
不看则已,一看恼人,原来高二爷竟讥笑我全家满门都是“牛”。我仿佛看到了高二爷当时把一个没文化的人戏弄于股掌之间后的快活神气。我竟然把这污辱全家的什么春联堂而皇之张贴于大门之上!
我要报复他!
我没能报复他,我悟出了“无知蠢三分”的道理。这不能怪高二爷,谁叫我连一封信、一手象样的字都写不出来呢!我发誓一定要发愤读书,即使穷得卖锅卖碗也要读下去。那年那月,我家穷得连一块五角钱的书学费都交不起。
高二爷死于文革末期,是遭批斗挨整死的,他死因之一就是他爱玩文字游戏——竟然涂改集体现金支出账目!从中贪污公家钱。那年那月,正直的文化人尚不能自保,何况一个恃才放旷,品行不怎么端正的人呢?
我高中毕业那年,我曾经特意去祭奠高二爷,并在他坟前火化一副对联:生死天地乃午;牛耕垄亩为生。这不是对高二爷的报复,而是表明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今天有必要把我心中的感谢表达出来,以告他老人家曾经是一位文化人的在天之灵。
那年那月已经逝去不返,写一点文字是为了忘却痛苦的那年那月。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