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聪明与大聪明

作者:佚名  时间:2007/1/2 22:39:51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
  有一年夏天,有位朋友请我给他家的两个孩子做高考指导。这是两个姨表兄弟,同年生,都即将上高三,一个在海南上学,一个在北京,暑假到海南姨妈家做客。在海南上学的这位学生学习上反应不是太快,英语和数学的基础也不是很好。正因为如此,所以他早早就动手开始复习了。虽然还在暑假期间,但他每天早上按时起床,按时学习;中午午休后,学习两个多小时,然后去打篮球,或做其它运动;晚饭后继续学习三小时,11点准时睡觉,生活很有规律。根据他的实际状况,我协助他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教给他一些复习的方法,并定期为他解答一些他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她给我的感觉是在学习上始终有条不紊,虽然不很聪明,但很踏实。每次接触,都使人感觉到有明显的进步。相比之下,来自北京的那位学生,学习上明显反应要快,许多问题一点即通,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比较聪明。但他到海南来好像就是来做客的,对于高考战场上已经飘来的硝烟味,似乎没有任何反应。每天看看电视,翻翻杂志,打打球,依然悠哉悠哉。对于表兄的努力,颇不以为然。虽然每天也看几页书,解几道题,也是迫于无奈,全然没有大战之前该有的紧张气氛。有一次,我对他说:“高考马上就要临近了,时间已经很紧了。如果把这一年的复习阶段比做一场马拉松式的长跑比赛,你的表兄可以说已经开始跑了,并且已经跑了一大截路了,而你还没有‘各就位……’呢,甚至你还没有进入场地开始做赛前的准备活动。得赶快行动了,不然就晚了,来不及了。”他听后笑了笑,什么也没说。
  一年后,在海南上学的这位考生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而他的那位在北京的表弟,由于准备不充分,只考上一所大专,在考场上面对考卷,嘴里不停地念叨:“高考怎么就这样残酷,怎么就这样残酷!”
  有一次,见到我那位朋友,说起这件事,我对他说:“你的孩子虽然反应不是很快,但他是大聪明。他做事情时,始终有一个他所追求的大目标。而你亲戚的那个孩子反应较快,比较聪明,但那是小聪明。”那位朋友后来告诉我,他的孩子大学一毕业就去英国留学了。
  其实,平时你若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在工作生活中,真正取得成功的人,不一定是智力上最聪明的,但却是最有毅力的。他们往往认准了目标,会勇往直前,坚持不懈地努力,决不半途而废,最终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现在许多聪明的孩子考不上大学,主要是一开始努力不够,等意识到应该努力学习时,已经积累了一大堆问题,如基础太差,学习思维的习惯不好,这时仅依靠他自身的能力,已经无法克服或逾越这些障碍了,除非遇到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来帮助他。而考上大学甚至是名牌大学的学生,往往并不是特别聪明,但肯定是比较努力,且持之以恒的学生。至于那些又聪明又努力的学生,名牌大学的座位则早已为他(她)预定好了,因为又有哪所学校不欢迎这样的学生呢?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在《读者》杂志上看到一则寓言:有一群孩子都想当天使。上帝知道后,一天就来到了他们面前,发给每个孩子一盏烛台,并告诉他们,只要每天把烛台擦干净,就可以成为天使,然后就走了。可想而知,这些孩子个个都很努力,每天擦烛台数遍,一个比一个擦得亮。但是过了很长时间,上帝也不来检查一下。渐渐地有些孩子每天就减少了擦烛台的次数,一天擦几次变成了一天擦一次,以后又变成了几天擦一次,再到后来,大家基本上就都不擦了,烛台上落满了灰尘。其中有一个小孩显得似乎有些愚笨,他不管别人怎么做,每天都把烛台擦得锃亮,因为上帝说了,把烛台擦干净就可以当天使。有些“聪明”的孩子就开始嘲笑他,说他是“白痴”、“弱智”,上帝又不来看,擦得那么亮又有何用?但他不听这些,每天依然如故擦烛台数遍。又过了很长时间,有一天上帝突然来了,看到除了一盏烛台很亮之外,其他所有的烛台都落满了灰尘。于是这个有点儿“愚笨”的小孩当上了天使。所以有时候“愚笨”是聪明的表现,而看似“聪明”的举止却是最愚蠢的行为。
  不要以为这只是在讲笑话,实际上与擦烛台类似的事情,在我们身边几乎天天发生。我有一个亲戚的孩子非常聪明。一岁的时候在大街上遇到了家里的长辈,她能爷爷、奶奶、姑姑、伯伯把一大家人全都问候个遍。上小学的时候,她建议老师多布置一些作业,但她自己做作业时,只做开头第一道题和最后一道题,有头有尾,老师一疏忽就蒙混过关了。你说聪明不聪明?但随着年龄增长,年级升高,学习渐渐跟不上了。到底是聪明还是笨,不得而知。我还遇到过很多孩子,都很聪明,学任何东西都是一学就会,就是懒得练习。最好是老师吹一口气,他(她)就什么都会了。可惜老师不是神仙,这是永远办不到的。
  实际上最聪明的人应该是老实人,他(她)脚踏实地,勤勤恳恳,朝着认准的方向,不断努力进取;最聪明的做法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任何违反客观规律,投机取巧的行为,都将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有付出才能有所收获,自古如此。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