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钩”说开去

作者:杨宝军  时间:2007/1/3 10:15:09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昨天,读了一位王姓同学的日记,题目是《钩》。其大致内容是:物理老师改作业用的是粗笔,打的是大钩,作业发下来后,同学们都兴奋不已,认为自己的作业做得不错,得到了老师的充分肯定,学习热情大涨;语文老师改作业用的是细笔,打的是小钩,作业发下来后,同学们都在猜想自己的作业是不是有错误,而老师又不愿说,就用小钩标示,于是学习热情陡降。
  其实,老师改作业用什么笔,打什么钩,只是与老师的性格习惯或改作业时的心情有关,与解题的正误是没有关系的,只要是打钩,就说明该解答是对的。但从学生的日记中,我体会到了:学生太需要激励了。
  的确,激励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其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它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价值和潜能,增强信心和勇气,激发学习的热情。正如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一样,学生也渴望被肯定,我们教师千万别忽略了这一点。那么,怎么样科学有效的激励学生呢?我认为:
  首先是要把握最佳时机。《学记》上有句话:“当其可时谓时。”意思是说,要按学生特点,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才叫及时。人的行为要受到其情绪的影响,积极主动向上的情绪有助于提高人的活动效率,促使人们忘我的劳动。因此当学生情绪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时,就是我们对学生给以激励的最佳时机。例如,像上面所说的,学生对自己的作业或考试卷的解答情况急需了解时,我们对他们的答题给以充分的肯定,就是一次很好的激励。还比如说,当学生处于困境时,我们及时给以排忧解难,也是很好的激励;当学生对过错有悔悟之意时,我们给以充分的肯定,也是激励的大好时机……
  其次是要采用多种形式。教育学生最怕形式单一,激励学生也一样。为了激励教育带来积极效果,我常常是多种形式并用。如:形体语言中的微笑、点头、竖起大拇指……有声语言中的“很好”、“正确”、“太棒了”……还有书面语言中的评语、和家长交流时的溢美之词……学生取得成绩或达到目标时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等等。这些不同形式的激励,时时鞭策学生奋发向上。
  第三是要激励适度。教育学生我们时时都可激励,处处都可激励,但如果不注意适度,也会适得其反。激励太过,学生会骄傲自满,洋洋得意;激励的力度不到,学生获得的推动力不强,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怎样才能把握这个度呢?这需要因人因事因时而定。这就要我们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让学生觉得我们老师和他们是一起的。
  总之,激励是对学生最好的奖赏,老师越舍得,越有方,学生获得的越多。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