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贵立意

作者:张书迎  时间:2007/3/9 7:59:23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意”就是一篇文章的文题思想或中心观点,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
  古人是十分重视文章的立意的。庄子说:“语之所贵者,意也。”清你王夫之更是把文章的“意”比作三军之统帅,说没有主题的文章就如没有统帅的“乌合之众”。因此,我们在生活中有了某种感触或发现要把它写出来时,就要考虑:通过这篇文章,我要告诉人们什么?也就是要先挖掘概括(或曰提炼)文章的主题,然后才能动笔。“意在笔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文章立意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是正确。也就是要积极、健康,有利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曾有学生写过一篇叫《做人苦》的文章,劈头一句就是“做人苦呀!”然后先述人要整日承受劳作之苦,再论自从有了思维,还要饱受精神折磨,整篇文章流露的都是悲观厌世思想。当然在我们同学中间有这种思想的只是个别的,但遭受一点挫折就满眼凄风冷雨,受到一点不公正待遇就全篇怨天尤人的文章却有不少。这种思想上以偏概丛、消极病态的文章,即便文笔再好,也应摒弃。
  二是要深刻。一篇文意有个正确的主题并不难,难是是有一个深刻的主题。怎样的主题才算深刻?衡量的标准是看它是否提示出了事物的某种底蕴,即是否挖掘出事物的本质深度。这就要求我们对写作的材料要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和开掘。有一位同学写自己喜欢骑破车,意思就是富裕了也应勤俭。看了以后总让人觉得太浮浅,只是一般感受,甚至经不起细致地推敲。作者在经过过原材料再三分析开掘后,重新立意,写了一篇别开生面的《喜欢骑破车》:
  别以为我这是没有新自行车的无奈,真的,我喜欢骑破车。
  在各种摩托车、赛车、山地车争相媲美的大街上,我骑着自己的那辆除了铃子不响其他
  都响的自行车,傲然穿行于五彩缤纷的车流中,洋洋得意于自己超一流的车技,欣赏着来自车子本身的“音乐声”,面对路人投来的或诧异或鄙夷或羡慕的目光,均报以浅浅的笑。星期天的日子,悠然地在书市溜达,丝毫也不用担心车子会被人偷去。看着那些一边翻选着书一边警惕地望着车子的人,不觉对自己的那辆破得连小偷都懒得偷的车子更添几分爱意。若是下雨天遇上一段又是泥又是水的路面,看别人都吭哧哧地扛着车子步履难艰,而我把车子紧蹬几下就过来了,那感觉呀,用句流行的话说:酷毙了!
  爸妈曾商量着给我买辆新自行车,我连连摆手,不用,不用,我与破车有缘。
  人不被物累,实在是一种难得的潇洒!
  最后一句精要地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比起原先要表现的主题,是不是要精当、深刻得多?原因就在于它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深度。
  三是要新颖。好的文章应该是见人之所未见,道人之所未道,给人以新鲜之感。切忌讲的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弹得是别人弹滥的老曲。
  那么,怎样才能使主题新颖呢?要不断到生活中寻找新材料。材料新,提炼出的主题就比较新。比如上文,喜欢骑破车的人不会多,在此基础上挖掘出主题也就不同凡响。同时,我们还要善于从常见的、普通的材料中挖掘新的含义。一个学生写养花,浇水、施肥,几个月过去了也没开花。她赌气再也不去理它。过了一段时间,她又想起了那盆花,发现它仍活得很好。再接下去,我想有的人要赞扬它的顽强精神了。这个主题不能说不深刻,但是不是太俗套了?这位作者没有这样写,而是另辟蹊径,表现一个全新的主题:“看到它仍顽强地撑着一片绿,像在期待着什么——期待那终会属于自己绚丽的花季?”“在我们生活中,不也有许多人在不起眼的角落里,在艰难的处境中,照样努力地生活,用自己的臂膀挑起生命的担子,默默地迎候着那个属于自己的美好明天吗?”“其实,有一盆花也就有了一个希望,也就有了一个期待,我们有什么理由让这个期待落空呢……?”
  原来,同一个材料,如果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眼光审视它,就会提炼出不同主题。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比较,鉴别,选出那个正确、深刻、新颖的主题来。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