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前三分钟教育
自接参加工作以来,我发现,课前预备铃响后,教室对学生缺乏吸引力。他们不是急匆匆而是姗姗地回到教室,课前准备工作相当糟糕,进入学习状态需要五分钟左右。这种现象说明,学生虽是高中生,但我们不宜过高估计他们的行为习惯养成的自觉性。因为他们毕竟刚从初中到高中,所以应狠抓学生常规方面的衔接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发现了一段很好的教育时间───课前三分钟。照理说,课前预备铃一响,学生应该进教室作好下一堂的准备工作。但事实上,学生们的准备工作做得相当糟糕,上课铃响了以后,才恋恋不舍地回到教室,拿书并静心下来学习也得花去两分钟。针对这种现象,我在课前三分钟教育上狠下功夫。通过一段时间的潜心研究,实践出以下几点:
一、 充分利用各种资料,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
报刊上有许多美文,不但文笔优美,且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很具有教育意义。它是教育学生的活教材。我首先在课外阅读大量的报刊,如《青年文摘》、《做人与处世》、《读者》、《青年一代》、《求学》、《辽宁青年》、《法制报》、《泸州日报》、《泸州教育报》等等,选择一些可取的文章,作好记载。然后,我利用上课前三分钟,由班委同学每次读一篇文章,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如通过《母亲的纯净水》(选自《青年文摘》2003.10),教育学生要节俭。通过《做一个合群的人》(选自《做人与处世》2003.1),教育学生要有合作意识。通过《成功“六大”秘诀》(选自《做人与处世》2003.1),教学生怎样学习等等。一篇美文一个角度,一个案例一次警醒,教育内容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心灵。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教育方式,他们或在一片赞美声中、或在声声叹息中、或在涌起的愤怒中,学会了做人、处世,一步步地走向成熟。经过心灵的净化后,他们的学习激情非常高,很快就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这真可谓教书育人相得益彰。
二、 摘抄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来教育
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都留下了精辟的言论。有表现爱国、明志、持节、自强的;有表现诚信、改过、厚仁、贵和的;有表现敦亲、重义、尚勇、好学的;有表现审势、求新、勤俭、奉献的;有表现务实、拼搏、意志、团结的;┅┅。这算得上是一部育人的大辞典。每次上课前摘抄一句来教育,学生既积累了语言,又受到了教育。
三、 通过讲名人故事或成语、典故故事来教育学生
对于名人,学生往往盲目地崇拜。他们只羡慕名人的名声,却不知道名人背后的艰辛。这都需要引导。上课前讲一个名人的简短故事,让学生学名人身上闪光的东西。而成语、典故故事既具有吸引力,又具有教育意义。如通过讲“卧薪尝胆”的故事来教育学生刻苦自励,发奋图强等。
当然,课前三分钟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应注意多样化。身边的故事,网上的文章都是教育学生的好资源。可以由学生主持、谈感受、写心得等形式。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学习、道德、品格、礼貌、礼仪、礼节等方面进行教育,营造一个高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去思考、感悟、理解、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我。像润物无声的春雨,启蒙他们做一个好人。实践一段时间后发觉,经过课前三分钟的教育,学生的学习激情很高,班上学习风气很好,学生综合素质也提高了。而我在倾心教育学生的同时,自己的心灵也受到无数次的净化与升华。育人育己,乐此不疲。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