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270字。
《鸿门宴》教案示例
(一)预习安排。
1.参照注释阅读全文后,按下列问题在课文中划出有关的语句。
(1)项羽决定进攻刘殊的原因是什么?(“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的主要谋土范增对此持取什么态度?(“其志不在小”“急击勿失”。)
(2)刘邦是怎样得知这件事的?采取什么对策?项怕给他提出了怎样的建议?(“良乃人,具告沛公。”“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旦回不可不蚤自来谢项工。”)
(3)刘邦来鸿门“谢罪”,项羽有哪些表示?范增企图在席间杀死刘邦,项羽又有怎样的表示?(项王日:“此浦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4)说说樊哈是怎样“闯帐”的,项羽又是怎样对待他的?(“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又“赐之彘肩”……)
2.班固《汉书·高帝纪》记鸿门宴一事,基本上摘抄《史记》。下面是该文最后一部分。读后再跟课文第5~7段做一比较,说说作者作了哪些删节,删节的理由是什么。
“有顷,沛公起如厕,招樊哈出。置车官属(指随从人员),独骑,樊啥、勒疆、膝公。纪成步从,间道走军。使张良留谢羽,羽问:“浦公安在?曰:“闻将军有意督过之,脱身去,间至军,故使臣献壁。”羽受之。又献玉斗范增,增怒,撞其斗起回:“吾属今为沛公虏矣。”
3.朗读全文一遍。
提问学生:常用语“鸿沟”是什么意思?(古运河名,比喻事物的分界。)
教师指出:鸿沟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曾经是楚汉之争中的临时分界线。
(二)楚汉之争概况简介。
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次年春,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干校下(今安徽灵壁南)。项羽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三)读讲课文1、2两段。
第1段:
1.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①“王(wang)关中” ②“说(shui)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