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二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8700字。答案扫描。
湖州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高二语文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卷和答题卷,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上交。
2.试卷共8页,有四大题,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3.答题前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4.请将答案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所谓人工智能绘画,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或辅助生成数字图像的艺术实践形式。人工智能绘画这一新兴艺术形态大致有两个发展阶段;其一,AI作为辅助工具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艺术家需要对算法生成的艺术作品进行适当干预,属于半自动化的创作过程其二,AI自主创新的阶段,此时,AI不依赖人的参与,通过机械臂等物理实体独立完成创作。可以看到,“机”在创作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增强需要以“人”的隐退为前提。在丹托看来,艺术创作总是与特定的主题、观念紧密相连,或是承载着某种思想、情感,即使拥有相似的外观,艺术作品也会国潜藏着的深层话语而呈现不同的审美意趣。然而,人工智能绘画的发展似乎呈现一种主体块席的趋势,这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艺术传统的既定轨迹。艺术界对人工智能的诸多诟病和质疑也主要集中在这种脱离人类主体的机械论倾向上。那么,所面临的问题是,这些针对人工智能的指控是否成立?人工智能绘画能否完全取代人类艺术家的个人意向?
可以打消的疑虑是,人工智能不可能作为独立个体进行完全自主的艺术创作。对人类将被排除在AI艺术创作活动之外,完全丧失自身的主体地位的担忧是不必要的。这可以从艺术的定义中得到确证:一方面,艺术是独属于人类的特殊活动,其实质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诚然,AI绘画的演进呈现主体让渡的趋势,但其终点不是取缔人的个性与独创性,而是确立一种基于人机协同模式的新型艺术实践。另一方面,机器能够自由发挥创造力的前提,是艺术家预设了其创作的范围和方向。在整个创作过程中,艺术家扮演着规划者和调控者的核心角色。换言之,(甲)如果将人工智能创作所需的数据和算法视为AI绘画的“血肉”,那么创作者赋予它的“意义”则是“筋骨”,后者是难以仅仅依靠编程和计算实现的。(摘编自赵飞《人工智能绘画能否称为艺术-基于丹托艺术理论的艺术再定义》,有删减)
材料二:
西方古典关学“摹仿说”强调艺术作品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和改进,艺术家通过模仿和提炼现实世界中的对象和情境,与观众产生一种审美乐趣和情感精神层面的共鸣。(乙)人工智能绘画技术从原理上与“草仿说”相似,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模仿现实世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认为人工智能绘画就是利用AI技术生成或辅助生成图像的新兴艺术形态,该技术的演进呈现人类主体让渡于机器的趋势。
B.材料二认为AI绘画平台的介入,能提升艺术家的创作效率,还能为艺术创作者打开思绪与灵感,减轻其积累素材和构思的压力。
C.材料二认为要创作一幅优秀的人工智能绘画作品,艺术家不仅需要图像生成渠道的支持,还需要具备美学和技术两个方面的素养。
D.材料三认为AI艺术创作依赖算法和数据,遵循既定规则和模式,缺少人类的直觉和灵感,因而显得机械,不具备原创性和独特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处借助“血肉”“筋骨”,形象说明了数据算法和艺术家主体性间的关系,并突出
了后者的重要性。
B.乙处将人工智能模仿艺术家与人类模仿现实世界的行为进行类比,阐释了人工智能绘画技术的原理。
C.丙处运用引证法,借助诗句“搜尽奇峰打草稿”,证明了人工智能绘画平台能为创作者提供便利。
D.丁处以《下一个伦勃朗》为典型事例,证明AI可以结合经典艺术风格创新,创作出新的艺术佳作。
3.材料一中提出“即使拥有相似的外观,艺术作品也会因潜藏着的深层话语而呈现不同的审美意趣”,下列选项不符合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写“柳”,李白笔下是“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贺知章笔下是“万条垂下绿丝绦”。
B.写“蝉”,王籍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柳永咏“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C.写“雨”,杜牧笔下是“多少楼台烟雨中”,欧阳修笔下是“欲过清明烟雨细”。
D.写“菊”,黄巢笔下是“满城尽带黄金甲”,苏东坡笔下是“轻肌弱骨散幽葩”。
4.动漫大师宫崎骏直言,称AI动画作品为艺术让他“强烈感受到对生命的侮辱”。请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分)
5.随着AI技术的爆发式发展,艺术创作领域掀起了巨大的变革浪潮。学校将以“AI是否会让画家失去立足之地?”为题举行辩论赛,请你以正方辩手的身份,结合材料陈述理由。(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雨天的刨木花
许冬林
①雨下得看不见雨。只听见屋檐下的水声,滴滴答答的像雨躲着藏着聚到一处去说话。介于鸭蛋蓝和蟹青色之间的天空,有种蓬松感-雨把天色下得起了毛。
②雨线大约是极细密的,以水汽的形态漫漶着。看不见,摸不着,可是肌肤和呼吸都汪在半沛的水分里。这样的日子,一切都像是软的,都像是坍塌下来,丢了轮廓,变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