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8490字。
高一年级调研测试
语文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等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文艺实践的变化发展,让文艺的理论研究与发展也在“加速运动”。部分研究者认为过去的文艺实践过于强调意识形态的批判性,亟须建立一种富有建设性和发展性的文艺理论。这个时候,西方文艺理论进入人们视野,个别研究者开始将中国传统文艺思想转向现代化“赛道”。文化的冲击让文化的发展方向有了倾斜,文艺理论出现了脱离中国本土实践和历史传统的不良现象——忽视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整体性,一味强调包容反而缺乏审视与批判;忽视了西方文艺理论的价值立场和问题情境,一味强调知识与创新反而忽视了思想。在这种情况下,就更要坚持毛泽东文艺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文艺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文化传承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发展与完善的自觉选择,也是我们对社会主义文艺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双重把握。首先,在文艺的民族性上,毛泽东文艺思想强调要将具有民族性的传统文化,以及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凝练出来的代表积极、进步、优秀的民族精神融入文艺创作中,要求“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与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要对本民族文化和国外文化进行筛选与扬弃,在此基础上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作品。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接续发展的精神纽带,直接涵养诞生了富强、民主、文明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不能以发展为由纵容文艺发展的“去思想化”“去历史化”,照抄照搬所谓的世界优秀文化更是不对。文艺工作者应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的文艺发展理念和方法,创作既有时代性又具有鲜明中国风格的优秀作品,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次,在文艺的时代性上,强调要将文艺传承与新时代的文艺表达形式结合起来,实现文艺话语体系的创新,“把群众政治家的意见集中起来,加以提炼,再使之回到群众中去,为群众所接受、所实践”。正如毛泽东所说,文化传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大众,那么就要克服脱离人民群众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的陋习,要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时代语言来塑造和讴歌本民族爱好和平、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等优秀品质。
(摘编自吴勇《毛泽东文艺思想当代价值的唯物史观解读》)
材料二: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在思考文艺问题时始终将文艺放在国际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宏大背景下进行考察,不仅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基础,更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在文艺之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深刻的人生内涵,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民,完全可以通过文艺达到相互理解、彼此沟通。因而,“文艺是世界语言,谈文艺,其实就是谈社会、谈人生,最容易相互理解、沟通心灵”。
“文艺是世界语言”这一论断不仅强调了文艺具有彼此沟通、相互交流的特性,更突出了文艺的国际影响与世界意义,即文艺可以超越民族、历史、文化的差异,实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刘凯《习近平文化思想探索三题》)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方文艺理论进入人们视野,标志着中国传统文艺思想转向现代化“赛道”,使中国传统文艺焕发光彩。
B.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基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C. 思考文艺问题时要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要以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为根本任务。
D. 文艺是世界语言,文艺作品是世界性的文明成果,能够表达具有世界性、普遍性的思想和情感。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方文艺理论的价值立场与问题情境不完全适合社会主义文艺实践,所以会出现一味强调知识与创新而忽视了思想的不良现象,从而脱离中国本土实践。
B. 文艺作品要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时代语言来塑造和讴歌本民族的优秀品质,如小说《骆驼祥子》采用平易质朴的语言塑造了祥子善良、坚毅的形象。
C.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列举的好莱坞拍摄的《功夫熊猫》《花木兰》影片等例子,可以充分说明人类文明是由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D. 文艺可以让外国民众更好地了解中国真实的情况,理解在中国发生的伟大变革,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这对塑造新时代中国的国际形象有重要作用。
3. 下列选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直接支撑“文艺是世界语言”观点的一项是( )
A. 卢青将西方印象派与中国古典绘画相结合,为当代艺术领域注入了新鲜活力。
B. 曲阜举办祭孔展演活动,表达对至圣先师的尊崇,强调文化自信和传承发展。
C. 李明同学读柏拉图《对话》的英译本,进入了一个知识和情感上的灿烂新世界。
D. 在《图兰朵》中,普契尼采用多首中国的主题音乐素材,其中有江苏民歌《茉莉花》。
4.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社会主义文艺创作中的“借鉴”思想,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 “文艺是世界语言”,我们该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B 2. A
【解析】
【导语】材料一指出改革开放后文艺理论有不良倾向,强调要坚持毛泽东文艺思想,从民族性和时代性把握社会主义文艺,做到文化传承与创新。材料二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文艺是世界语言” 论断,说明其价值,强调要借鉴优秀文艺,借文艺塑造中国国际形象。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标志着中国传统文艺思想转向现代化‘赛道’,使中国传统文艺焕发光彩”错,材料一原文是说“西方文艺理论进入人们视野,个别研究者开始将中国传统文艺思想转向现代化‘赛道’。文化的冲击让文化的发展方向有了倾斜”,可见是个别研究者开始将中国传统文艺思想转向现代化“赛道”,导致文艺理论出现了不良显现,而不是“使中国传统文艺焕发光彩”。
C.“要以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为根本任务”错,材料二说“文艺可以超越民族、历史、文化的差异,实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根本任务”之说于文无据。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星空篾店
李汀
每次到老周半隐书屋,我都望着墙壁上挂的四个簸箕出神。老周说,这字写的还有味道吧。我说,我不是看字,我是看那四个簸箕真可爱。
老周哈哈一笑说,解放路西转角处那家老王篾店买的呢。
哦,老王篾店。我在心里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