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60字。
怎样选材
石家庄市31中 史钰
选择好的材料是考场作文能否取得高分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同学的中考作文立意正确、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语句通顺,但就是不能感染读者,当然不会评上高分。一个主要原因,主要是选材不理想。那在选材方面,我们该怎么着手呢?
下面我从中考中最常用的记叙文和议论文这两种文体来谈一谈选材上的要求。
记叙文,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下功夫——
1、组织材料力求精当。要做到“精当”,必须注意材料不能游离主题。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你所组织的材料一定要契合文章主题。必须注意材料不能胡编滥造,这就是说,组织材料应力求真实、准确。那种“一个人将几个小偷打跑”的情节是虚假的,那种“拾到东西一等几小时”的事例是经不住推敲的。胡编滥造的材料只会弄巧成拙,影响文章的质量。必须注意材料不能过于狭窄。不要一写“奉献爱心”,就是给“捐款”“扶贫”;一写“母爱”,就是雨天送雨伞,晚上热牛奶;一写“老师”,就是补功课,下班后家访;不要动不动就将写作的材料与“学习”联系‥‥‥生活是非常广阔,方方面面都有作文素材,为什么我们非要作井底之蛙呢?
2、选择材料力求新颖。组织材料后,接着就是对材料进行挑选。这一过程包括鉴别、比较、筛选、取舍等方面。选材料应力求新颖,那怎么才是“新”呢?
材料要新,选材者需有一双慧眼,发现新生活、新事物。比如《我爱家乡的秋天》,很多同学选材不外乎“秋天景色如何迷人”、“秋天硕果如何喜人”、 “秋天收获如何醉人”等。而有个同学却选用这样一则材料:秋季的某日,全家人高高兴兴去参加为申奥举办的登高比赛。妈妈、爸爸精神抖擞,行动不便的爷爷奶奶也努力结伴同行,无数的人参加全民健身,支持国家申奥。作者由此感受到了民族的活力,充满了民族的自豪,他认为这是最值得讴歌的“金秋”。好一则充满时代气息的材料!
选材新,还要做到独辟蹊径。这“蹊径”往往表现为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角”。如一位同学写的一篇《记一次家务劳动》文章,作者并未具体写自己洗碗、做扫地、擦地板,而是通过写自己在家务劳动中笨拙、慌乱、没有条理性,反映出自己缺乏锻炼,在家里娇惯任性这样的事实,对自己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反省和教育。换个角度看材料,材料会令人耳目一新。
3、提炼材料力求有艺术性。不要抱怨生活太平淡,没有精彩的东西入文。其实,这主要是不会艺术地提炼材料。提炼材料首先要变一般为典型,进行“艺术组合”,就是将分散、零碎的材料进行巧妙的组合和嫁接,创造出更具典型的内容。如同小说塑造人物一样,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