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期末备考复习:《谁是最可爱的人》
- 资源简介:
约17720字。
第7课 谁是最可爱的人
整体感知:
本文是作者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采访后写的一篇通讯,发表在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报》上。文章写的是1950一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在最艰苦的阶段时,志愿军战士英勇反击美国侵略军的英雄事迹。这篇通讯同时具有新闻性和鲜明的文学性,故事性强、情感充沛,综合运用了小说的人物描写手法、散文的直抒胸隐和诗歌的语言表达,可读性很强。正因为其突出的文学性特征,使这篇通讯的新闻性随时间淡化之后,其文体归类为文学体裁中的散文,成为一篇流传后世的不朽的当代文学经典。
作者善于把镜头聚焦在人物形象闪烁耀眼的光芒的瞬间,展示他们的内在美。在写《谁是最可爱的人》时,他从众多的英雄事例中精选了五个事例,最终保留了三个典型事例,从对人民爱、对敌人恨、对祖国忠三个角度展现了志愿军的高贵品质,如同三个特写镜头,强化和宣染了人物的光彩形象和精神品格。
文章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使得文章既能客观呈现新闻所需的事实,又能以“我”的口吻陈述观点、展开议论、抒发情感、做出评价。其中“我”的观点、评价和情感首尾呼应,贯穿全文,使得文章的中心思想能鲜明地呈现出来;而作者和转述的事实中也饱含着感情,使得文章叙事、抒情、议论紧密结合,浑然一体,从而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1、给文章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第1-3段)
从切身感受提出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概括和赞扬了他们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
第二部分(第4-14段)
选用三个典型事例,表现志愿军战士崇高的思想品质和精神境界,具体说明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第三部分(第15段)
联系我们的幸福生活,号召人们热爱志愿军战士,因为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1、阅读课文第1-3段,思考以下问题:
①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作者开门见山,抒写自己在朝鲜的感受,使读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并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从品质、意志、气质、胸怀四个方面,高度概括和赞扬了志愿军战士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抒发了作者对战士无比敬仰 、无比热爱的感情。
2、三个事例有怎样的内在关系,次序能否调换?
不可调整。这三个事例共同揭示了“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一主题。第一件事写松骨峰战斗,反映了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狠和英勇杀敌的气概。援朝卫国是志愿军的首要任务,所以这件事应先写。第二件事写战士烈火中救孩子,传达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爱,反映了志愿军战士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对第一件事的补充:对敌狠,是因为对朝鲜人民的爱。因此救孩子的故事应在后面。第三件事写防空洞访谈,揭示了志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