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教学设计10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5/29 15:05:4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860字。

  4 灯笼
 
  1.概括文章叙述的事件,理解“灯笼”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作者的情思。
  2.分析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1课时

  布置学生完成第4课预习卡

  一、诗词导入
灯笼,以她的绚丽照亮游子漂泊的路,以她的微热温暖孤行者落寞的魂,以她高踞静默的姿态注视着滚滚前进的历史车轮。历史上,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有关灯笼的诗句,例如:

  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唐•李商隐《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释义:帝都到处月光如水,花灯如昼,装饰华丽的香艳的马车堵塞了宽敞大道。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唐•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释义:灯光绚丽的色彩远远看来好像分开了大地,繁多的灯火远远地点缀着天际。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释义: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灯光将花市照得像白天一样明亮。
  暂得金吾夜,通看火树春。——唐•王《十五夜观灯》
  释义:时间急促仅仅有元宵夜这一天,一眼望去灯笼连在一起像火树一样。
  师:梅花映雪挂灯笼,福字生金万户红。灯笼如今在人们的心中,只是孩童的玩具和节日喜庆的象征;但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年代,灯笼却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更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阅读吴伯箫的《灯笼》,去感受“灯笼”的魅力。
  (板书文题)
  【设计意图】
  引用古诗词,将学生引入对本课话题“灯笼”的美好期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课堂的文化气息。
  二、自读感知,梳理情节
  1.自读课文,了解作者,扫清字词障碍(见《》本课“作者简介”“字词清单”栏目)
  2.速读课文,提取主要信息,划分层次结构
  设问1:文章以“灯笼”为题,围绕“灯笼”回忆和联想了哪些事?
  (生分小组展开交流)
  预设  村中犬吠;看戏的景象;挑灯笼,接祖父夜行;接纱灯,上灯学;村头挂红灯,慰藉孤行客;元宵张灯,跟着龙灯跑半夜;族姊远嫁,曾经的富贵已破落;纱灯上用朱红描字;联想献帝灯笼;联想到“挑灯看剑”的将军。
  设问2:这些对灯笼的描写集中在哪些段落?据此给文章分段,概括每部分内容。
  预设  对灯笼的描写集中在第2—11段。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开篇说“火”,为后文写“灯笼”做铺垫。
  第二部分(第2—11段):主体说“灯笼”,写“我”对灯笼的回忆及联想。
  第三部分(第12段):结尾说“火”,情调高昂,抒发爱国情怀。
  【设计意图】
  本环节引导学生在自读感知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的认识和归纳,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梳理和归纳能力。
  三、品析“灯笼”,探究情感
  1.品析“灯笼”的内涵
  师:文中的“灯笼”具有哪些民俗文化的意义?同学们可以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描述进行品析吗?请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面表格。
  (生交流讨论,师引导,完成表格)

  内容 相关描述 蕴含的意义
  村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