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5届高三模拟预测(二)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9470字。
2025届高三模拟预测(二)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医学的人文属性,第一点表现在医学的价值既有客观标准又有主观标准。客观上说,现代医学发展延长了寿命,大大改善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大家都在享受现代医学发展带来的好处,否则大家会承受更多的病痛。但事实上,人们主观上的价值判断不完全与此平行。
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医学的价值判断和主观偏好都会有所不同。生活条件越好的人群,对医学的需求与期待越高,对医学的满意度反而越低。不同年龄阶段对健康的理解和对医学的依赖程度不同,对医学的价值体会也不同。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们对生活、生命理解的不同,也会对医学价值产生非常不同的标准。
医学的人文属性,第二点表现在医学实践既需治病,又要治心。医生看病真的不光要关注病,关注人的心太重要了,因为心理因素在人的健康当中太重要了。恐惧容易产生癌症,癌症会引起恐惧感。很多癌症病人,不发现则已,一发现很快就被吓死了。统计研究,50%的癌症病人有抑郁性心理障碍。更不要说功能性的疾病,如癔症什么的,纯粹由心理因素造成。疾病的根本危害在于伤痛,而伤痛是一种身心感受,心灵是我们的归宿,所以病人最需要的永远是关爱和照顾。
医学人文属性的第三点,就是医学有边界。医疗技术飞速发展,人们对医学的期望不断提高,加上现代科学具有的意志自由的秉性,现在医学已经被赋予了过度的使命。比如医学生活化,手术美容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我们北医三院就专门为手术美容设置一个科室。美容是该归医学管吗?这类原本属于生活的事都被纳入了医学的范围。
总之,人们对现代医学的不满,不是因为它的衰落,而是因为它的昌盛;不是因为它没有作为,而是因为它不知何时为止。人们因为成就生出了傲慢和偏见,因无知而变得无畏,因恐惧而变得贪婪,常常忘记医学从哪里来,是如何走到今天的,缺乏对医学的目的和要到哪里去的思考。
(节选自韩启德讲座文稿《医学是什么?》)
材料二:
坊间流传一句俏皮话:“医界大佬一退下来就大谈人文精神,医生只要进一回ICU 就是人文大师。”似乎人文在技术与管理之外,是一份身份转换之后的顿悟,一份苦难亲历之后的苏醒。也有例外,至少前半句。最近韩启德先生出新书,书前书后、书里书外满是亲历的生命故事。其人文觉悟始于儿时一次温暖而温馨的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都认为医学发展延长了寿命,改善了生活的质量,推动了社会的巨大进步。
B.伤痛是人的一种心理感受,所以治疗病人必须兼顾其身心状态,二者不可偏废。
C.温度计出现后,现代医学诊疗观过度重视生命境遇外感知,造成单向度的缺失。
D.韩启德认为,医患共情要关注疾苦感受,医护反思要矫正技术至善这一认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从医学价值、医学实践、医学边界三个角度既阐述医学的人文属性,又说明人们对现代医学不满的原因,各部分彼此勾连,层层递进。
B.材料一最后一段使用了“不是……而是……”这一表示并列关系的句式,凸显了人们对现代医学不满的原因,引导人们关注医学的人文属性。
C.材料二第一段引用坊间的俏皮话,意在引出韩启德关于现代医学的人文觉悟较早,进而引出作者对韩启德《医学的温度》的创作意图的理解。
D.作者将自己对李时珍“内景返观”的理解与韩启德叙事医学“共情”“反思”的理念相印证,揣度出韩启德撰写《医学的温度》的几分深意。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现代医学失去边界的一项是( )
A.硅谷富豪布莱恩•约翰逊每年花费数百万美元聘请医学专家让身体重回“十八岁”。
B.有些轻度高血压患者本可通过锻炼来控制血压,医生却在其要求下开具降压药处方。
C.在某些国家,医疗机构可以提供胎儿性别鉴定服务。
D.医院开设心理治疗科,为绝症患者提供心理诊疗服务。
4.材料二提到,医学的温度“需要历史与哲学的‘内视’”,这种“内视”在材料二中有哪些具体体现?
5.材料一作为讲稿,材料二作为书评,二者在文体风格上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超越故乡
莫言
十八年前,当我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高密东北乡贫瘠的土地上辛勤劳作时,我对那块土地充满了刻骨的仇恨。它耗干了祖先们的血汗,也正在消耗着我的生命。夏天我们在酷热中煎熬,冬天我们在寒风中战栗。一切都看厌了,岁月在麻木中流逝着,那些低矮、破旧的草屋,那条干涸的河流,那些土木偶像般的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