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ppt235
- 资源简介:
课件共18张,教案约3610字。
《登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应用: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理解“古今七言律第一”的评价。
2.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诗歌写景、抒情相结合的感情脉络,体会杜甫诗歌的“诗脉顺畅”。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杜甫对秋日意象的选择,体会本诗秋日意境的阔大、雄浑之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杜甫的“八重之悲”。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品味诗歌的秋日意境之美,理解杜甫晚年作品的悲壮之情。
2.教学难点:理解、梳理诗歌的感情脉络。
【教学活动设计】
一、课前引入
1.“秋”
请大家先闭上眼睛,想象一幅秋天的画面(5秒),现在,请睁开眼睛,请同学们说说,你印象中的秋天有什么特征?(两图)你在秋天常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是丰收的喜悦?还是凋敝的寂寥?
郁达夫在《故都的秋》里说:“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多。”请同学们暂停视频1分钟,一起来回忆一下,你学过哪些写秋的诗词?
朗读秋日诗词: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不同时代、不同境遇下的中国文人,笔下描绘出的秋各有不同的秋味,比如,回忆《沁园春•长沙》,当风华正茂,渴望建功立业的青年毛泽东,站在高处眺望秋景,他如何描写眼前所见?(朗读《沁园春•长沙》片段),这首词选取了绚丽的色彩、生机勃勃的意象,描绘壮阔的湘江秋景,这样的秋与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是密不可分的。那么,如果你是老病孤独、流落他乡的老年杜甫,当你站在高处眺望秋景,你会如何描写眼前所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跟随伟大诗人杜甫的登高之行,感受他的秋日情与景。请大家一起朗读。
2.解题
读诗先读题,我们一起来解题。登高二字为题,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从人事情景物这些要素上说,我们可以得到事件是——登高,登高是中国古代风俗,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饮酒,可以长寿消灾。士大夫又有登高言志、赋诗抒怀之传说,所谓“君子登高必赋”。
其次,从诗歌类型上说,这是一首登临诗。同学们其实学过很多这个类型的诗歌:比如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比如登幽州台歌,比如登鹳雀楼,等等,那这一类型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