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与学问》ppt59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课件 / 九年级上册课件
  • 文件类型: docx, pptx
  • 资源大小: 3.74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7/11 14:27:22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20张,教案约1520字。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初中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怀疑与学问》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结构,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分析文章所用的材料,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
  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理清文章结构,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分析文章所用的材料,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1.分析文章所用的材料,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
  2.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 理清课文脉络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完成思维导图。
  二、 理解观点和材料的关系
  1、 通过我们的学习,发现这篇文章的脉络非常清晰,现在我把这几句摘录出来,看这样一种表述: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不论对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思索辨别。
  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文字既简洁,又能轻易得理出作者的写作思路,表达作者的观点,那文章可不可以就这么处理呢?
  预设:不可以。这样处理,作者的观点是很明晰的,但是却没有什么说服力?
  2.出示幻灯片:议论文以“说服他人”为成功。
  ——叶圣陶
  那这篇议论文为了说服他人,用了哪些材料来证明观点呢?
  道理论证:
  • “学者先要会疑。”                          ——程颐
  •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
  •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
  • “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笛卡尔
  举例论证:
  • 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
  • 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
  • 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问》,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
  3.(1)材料和观点契合
  老师这里也有一个例子,你们看是放在哪段合适?    
  出示:古代有一个人。他敢于怀疑前人的陈腐学说,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预设:这个例子的怀疑不仅是辨伪去妄,而且还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
  (2)真实
  这则材料果真可以放在第六段吗?是个有效的论据吗?
  改:我们学校的一个老师,叫李四……
  (3)典型,改: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闫若璩……
  仅仅是名字真实典型吗?比较第六段内容。
  事件也要真实,典型。改: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闫若璩,读《尚书》,读到古文部分,就怀疑二十五篇是错误的,于是深入探究二十多年,写出了《尚书古文疏证》一书。
  (4)多维
  ①那这则材料就放在第六段,添加在戴震例子后面,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