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悦”阅卷者,有章可遵循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取悦”阅卷者,有章可遵循
作文无诀窍,文章写得好,靠的是观察、感悟生活,靠的是砥砺、磨练笔尖。但这并不意味着高考作文就没有经验教训可以借鉴;大凡模式相对固定的考试,总是有“章”可循的。笔者不是“专家”,本文仅仅是结合自己多年带高三的教学实践和多次参加高考阅卷的一些体会,给广大考生提供一些参考。
一、确定自己写作的文体
近几年考的是话题作文,其重要特点是“文体不限”。因此,你首先要确定自己最擅长哪种文体,如果到了考场还在为写议论文还是记叙文犹豫不决,就会在举棋不定中让宝贵的时间白白流逝。如果你现在还不能确定,请你尽快把你以前写过的作文都理出来,看看你哪类文体的习作得分高,当然也可以请老师帮你参谋。然后在模拟考试中有意识地去进行实践和强化。还需要指出的是高分作文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是只单纯的记叙、议论或抒情,而是带有很强记叙色彩的议论文或带有很强议论色彩的记叙文;那些在体裁上“与众不同”的文章更能受到阅卷者的青睐。如果你文字功底较好,有一定叙写故事的能力,你也可以放手去写寓言、童话、戏剧、科幻……
二、 记叙文的三定律
定律一:明确点题。古人说:“人贵直,文贵曲”,但后者不一定适用于“应试作文”。高考作文阅卷时间紧、任务重,如果你的书写不是很工整,语言并不是很老到,故事不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阅卷者一般不会去细细辨别和品味,所以你的文章的“含蓄”就可能被阅卷者认为是“含混”——主题欠明确,得分偏低就在所难免。
定律二:写身边事(或人)。笔者在参加高考阅卷时发现不少考生喜欢编成人故事,
但中学生对成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了解难免肤浅,所以所编的故事往往老套而漏洞百出,很难得到高分。更有意思的是有些考生还在试卷上注明:“我曾经在XX报纸(或XX电视台)看到(或听到)这样一个故事……”这等于告诉阅卷者——我这作文是“借”来的。“身边事”毕竟为我们最熟知,所以叙写起来也最驾轻就熟,用不着胡编乱造。另外,即使是写寓言、童话、戏剧、科幻之类,也应该以我们熟知的生活为蓝本。
定律三:写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说老实话。”这句话是针对老师的教学说的,但同样适用于我们学生。因为只有写真情实感,我们的文章才具有个性,才具有感染力;只有个性和感染力才能打动阅卷者,才能得高分。
以上两点都说明了要学会写真实。
所谓写真实,并非单指写真人真事,而是要把笔下的形象写得真实可信。不能想当然地编造情节,简单地给人物身上贴金。因为情节不合情理,便不可信;给人物身上贴金,看似光辉灿烂,实是干瘪无力。下面以去年高考中的两篇文章做一比较。一篇文章是以“我”——一个刚入狱青年的见闻,写江姐在生死抉择前的高尚品格。作者为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