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教案27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9/19 8:00:29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课时,约2000字。
中山市东区中学   吴菊容
17、六国论(总第20——21课时) 
  [教学目的]
    了解作者以史论政,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领会作者反对屈辱求和的、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思想;
学习本文紧扣中心论点逐层论述的写作方法;
背诵全文;
掌握多义词“非”、“或”、“得”、“相”、“势”。
[教学方法]
    串讲法、诵读法、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解题;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讲析课文第一、二部分。
教学过程
    1、解题,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六国论,即论述六国(灭亡的原因)。为了突出六国,宾语前置。
     关于苏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苏洵二十七岁时,应试不中,便焚毁了过去所写的文章,发愤读书,潜心钻研,终于形成自己文章的风格。他下笔顷刻数千言,语言晓畅,雄辩有力,深得欧阳修赏识。苏洵十分关心政治,他的文章,大多针对时政有感而发。
     写作背景: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契丹(后称为辽)大举入侵,宋真宗认为“兵不利、战不善”,不敢抵抗,与契丹订立“澶渊之盟”,答应送给契丹“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在契丹的要挟下,结果修盟加“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叶三万斤。北宋统治者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是颇为相似的,所以苏洵写了《六国论》,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
    2、讲读一、二段。
    文言实词:破、起、使、与、败(课后题)
              力、思、弱、终、远、速、爱(课内讲)
    (一)1、学生讲讲词句(第一段),教者纠正。
          2、提问:这一段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它的根据是什么?
                    (见板书)
          3、由于事实上六国并非全都赂秦,所以,作者主动设问并加以回答来堵塞漏洞,显示了论证的严密性。
          4、齐读第一段,根据板书初背。
    (二)1、教者讲解词句,板书多义词“思”的例句。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