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复旦大学附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7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7/31 7:59:5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6760字。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
  (1)诵明月之诗,_______。(苏轼《赤壁赋》)
  (2)宗庙会同,_______?(《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众皆竞进以贪婪兮,_______。(屈原《离骚》)
  (4)《赤壁赋》中苏轼扣舷而歌,寄托自己理想情怀 一句是_______,_______。
  (5)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_______。(《荀子??礼论》)
  (6)学问之道无他,_______。(《孟子??告子上》)
  (7)“有司” 指_______。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排序,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①究天人之际,就是研究“天”与“人”的关系
  ②但在古代,除了自然之天外,还有意志之天,即上帝
  ③即人与自然的关系
  ④今天看来,天人关系是十分简单的事情
  ⑤命运之天,即某种具有循环周期的天道
  ⑥得天下就是得天命
  A.④①②③⑤⑥ B.①⑤③⑥④② C.④③②①⑥⑤ D.①④③②⑤⑥
  二、阅读(70分)
  (一)(15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我们在讨论“家”的定义时不能不看到,除经济、政治、法律等因素外,家庭无疑也受到礼和道德社会行为规范这些人们观念内容的约束。“家”是一种观念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一种个人心态上的体验和感受。奥地利历史学家迈克尔??米特罗尔所著《欧洲家庭史》中所说:“不受印象和观念的影响,将家庭当作一个专业研究的主体去考虑是不可能的,同时,不唤起读者个人经历和个人问题的记忆而描述家庭也是不可能的。”这种“印象和观念”有两方面的内容,除了研究者和读者自身外,更为重要的是古人对家的印象以及影响社会风尚的家族意识,这种观念和意识是家族的形态和制度的反映。
  ②由于世家、供养之家结构小的关系,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也常常表现出相应的心态,“妻儿父母”是汉人常挂在嘴边的话题,从普通人到帝王,都表现出很强的室家观念。
  ③汉人常常提及“人情”。人情即重小家、顾念父母妻儿。汉初赵相贯高坦言:“人情宁不各爱其父母妻子乎?”汉武帝对方士说过:“嗟乎,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屣耳。”除了得道升仙的诱惑外,帝王也羁绊于恋妻子的世俗人情。汉高祖起兵,投书沛中父老陈述利害:“沛今共诛令,择可立立之,以应诸侯,即室家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城中即应高祖之命而降。昆阳之战前,绿林军见莽军强盛,“皆惶怖,忧念妻孥”,光武斥责说:“今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邪?”一句话激怒了众将。由于人情之所在,“妻子保堂室,使我无百忧”,是人们常见的心态。
  ④汉人顾及小家、顾念妻子,而不重大家,不重宗族的利益。主父偃扬言:“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他怨父母、怨昆弟、怨宾客,唯独不及妻与子,也确实代表了一些人对家、对族的看法。如主父偃之流做事不顾家族利益、不顾诸室安危者并不是个别的。新莽末年,刘秀兄弟起兵,南阳刘氏“诸家子弟恐惧,皆亡逃自匿,曰‘伯升杀我’。”追随刘氏兄弟的李通,为应“刘氏复兴,李氏为辅”之谶而求富贵,成功之日,却付出了其父李守在长安之家、南阳兄弟、门宗六十四人被杀的代价。邓晨追随内弟刘秀起兵,新野邓氏冢墓被焚,“宗族皆恚怒”。这样“捐亲戚”求富贵的人并不是少数。
  ⑤汉人求进取的心态往往溢于言表,不加掩饰。观《史记》和两汉书中的人物,各色人等,不论贵贱,不分男女老幼,“大丈夫”“鸿鹄之志”“富贵毋相忘”等豪言壮语常挂在嘴边。项、刘见秦始皇帝,项羽有“彼可取而代之”的雄心,刘邦有“大丈夫当如此”的感叹。为人佣耕的陈胜有“鸿鹄之志”,“贫不事事”的陈平也有“得宰天下”的志向。女子薄姬少时与管夫人、赵子兒姊妹间也有“先贵毋相忘”之约。刘邦自己有“大丈夫”之心,激励属下为自己卖力时也常言此,对自己不太喜欢的儿子惠帝也寄予鸿鹄之望,为戚夫人而悲歌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⑥好大言、尚武求富贵的精神状貌,是与当时社会等级流动的活跃有关,而等级流动的活跃与否,又与其所处时代的家族结构和观念紧密联系。汉人只重小家不重族氏,因此也不重等级和出身。补《史记》的褚先生说:“丈夫龙变。《传》曰:‘蛇化为龙,不变其文,家化为国,不变其姓。”这段话是当时社会等级流动活跃的生动写照。褚先生又说:“士不必贤世,要之知道,女不必贵种,要之贞好。”将“丈夫龙变”与不必“贤世”“贵种”联系在一起,正是当时人们的室家观念对社会的精神面貌产生影响的根由。小家既是系累,也易摆脱。汉代的族制不发达,使得个人的约束性也少,故而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豪放有活力,个人进取心强,好大言,重气尚武。
  ⑦到了魏晋时代。个人的和小家庭的室家观念已为强调大家族利益的族类意识所取代。人们以家族为本位,重视门第观和血统论。这一时期人们的出仕或免役都是以“族”或“门”为主体。魏晋动乱之际聚众起兵或迁徙者,莫不举族而动,那种如汉代一些不顾家族安危的情况很难见到了。人们常将倾宗覆族视为最大的忧患,保家族而牺牲个人,为社会所称道。两汉风气质朴尚武,魏晋人以谨慎重文为本。魏晋时代是士族为主导的时代,士族以其家族文化上的优越区别于凡庶之族,文化不但是其起家发达的根本,出仕的需要,也是其保持家族门第和家道久远的保证。
  ——节选自阎爱民《汉晋家族研究》
  3.第②段中加点词室家观念在文中的具体内涵是:      
  4.对第⑤段“汉人求进取的心态往往溢于言表”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本上是受汉代的家族结构和观念的深刻影响。
  B.小家庭内部制度尚不发达,对个人的约束力少。
  C.汉人不重族氏,从而更适应社会等级的活跃流动。
  D.世家、供养之家特殊的家庭结构影响人们的观念。
  5.文中包含大量引用论证,对其特点和效果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引用的内容直接或间接呼应论述的关键概念。
  B.第③段引用不同的史料从相同角度论证观点。
  C.第④段详细引用人物的语言是为了剖析人物心理。
  D.第⑤⑥段所引用的经典语句具有相同的风格特点。
  6.第①段提出“家是一种观念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分析本文如何围绕此观点展开论述。
  7.汉代士人“个人进取心强”。汉代以外也有类似现象。从《鸿门宴》《齐桓晋文之事》《谏逐客书》中任选一位作者或文中一位人物,结合作品,分析其如何体现这一心态。
  (二)(16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我的狗或狗的我
  张大愚
  ①当周围的人第N次欺负我时,旺财终于爆发了。它挣断了小指粗的铁链子,咬住一个人的屁股,并成功地撕下了一块肉。那人惨叫着飞速奔逃,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
  ②旺财是一条很忠诚的土狗,跟随我三年多了。在此之前,它对那些欺负我的人已经表示出不满,但碍于面子——它一直很有内涵与修养——并没出手(嘴),只是用眼神警告他们。可惜他们没把旺财放在眼里,反而愈加得寸进尺。现在,旺财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并成功地威慑住了他们。这之后,再也没有人贸然欺负我。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