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9440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时,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无论是曹雪芹、高鹗的创作,还是各种《红楼梦》续书,大都是文人雅士极其私人化、个体化的审美活动。这种传统意义上的审美行为,主要是通过艺术创造一个与客观现实截然不同的审美世界,以艺术的虚构性和审美形象的理想性来达到对现实世界的超越与批判,实现对审美主体心灵的净化与提升。传统意义上的这种审美活动主要局限在精神和情感领域,与社会经济活动没有关系,甚至是刻意排斥其社会功利性质。当代的《红楼梦》改编则完全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审美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传统文化意义上的审美行为的反动。
如果说曹雪芹当年写作《红楼梦》,作家主要是出于实现个人创作欲望而写作,是典型的传统意义上的审美创造活动,那么当代的系列改编,获得市场份额和增加(投入)资本的价值则是其重要目标之一。这也是传统与现代两种文化生产的区别所在。当代文化艺术的产业化,在很大程度上它们首先是产业,其次才是艺术,经济效益和企业利润是促进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最重要推力因素之一。当代文化企业作为文化生产者,为大众和市场生产出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并获得市场和消费者认可,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当代文化生产和经济的密切关系集中体现在文化产业与资本的关系上。当代大众文化的主流形式,从广播、影视剧、综艺、主题公园、大型实景演艺乃至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体文化艺术,都是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结果。正是在资本的驱动下,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科技支撑下得以商品化、产业化和大众化。当代文化产业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而资本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古典白话小说《红楼梦》的创作,可以说是作为艺术家的曹雪芹一己的审美活动,这种传统文化意义上的艺术创作与生产,不管是西方文化语境中“痛苦出诗人”“愤怒出诗人”,抑或中国文化意义上的“蚌病成珠”“不平则鸣”,艺术创作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只不过是艺术家自己的审美活动。而在当代,“不发表,就发霉”早已是人们的共识,当代文化艺术也不再局限于传统艺术的存在形式,文化产业成为当代文化艺术存在的基本形态。就文化生产层面来看,历史传统赋予文化艺术那种“不关风化事,纵好也枉然”的道德负累和作家的那种使命感日渐式微,当代作家意识到自己就是“码字儿”的,个人的作品就是供大众“逗乐”的,他们走下神坛,变身为普通文化工作者,把创作看作是一份糊口的职业。当代文化生产者开始放下身段与读者、观众互动,甚至主动迎合大众消费者,以期获得文化市场和大众认可。就当代文化发展的客观现实而言,当代文化生产为迎合大众消费者和获得文化市场,开始逐渐走出象牙塔,转向大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满足了大众参与当代审美文化实践的需求,促进了当代文化的转型。
文化的经济化、商品化和大众消费对文化生产的导向作用瓦解了的传统美学观念,技术的广泛进步和文化艺术的产业化催生一系列新的文化艺术形式的同时也带来了审美的泛化。当代人接触的“红楼梦文化”,更多的是影视剧、动漫、游戏、音频、主题公园等形式,而非传统的白话小说读本,这就是当代审美文化泛化的结果。在当代《红楼梦》系列改编作品中,无论是影视剧、主题公园、动漫还是游戏,那青春靓丽的金童玉女,那华美繁缛的传统服饰,那富丽堂皇的楼台殿阁以及无处不在的香车俊仆、豪奢宴饮……原本抽象、生涩的语言文字被影像化、实体化,瞬间给大众带来的视觉冲击和体验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除了视像化和空间优位这一大众文化感性化的重要特征外,众多改编作品有的在对原著内容进行简单解读基础上主打轻松搞笑画风,以轻松幽默的基调娱乐观众。高雅文化和流行文化的界限逐渐消失。说到底,关注和迎合大众世俗生活,满足大众的娱乐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当代文化生产的共通之处。
(节选自王济远《从〈红楼梦〉改编看中国当代审美实践转向》,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和高鹗的续写,都是追求艺术的虚构性和审美形象的理想性,以期达到对客观现实世界的超越和批判。
B.通常来讲,人类的审美活动往往集中在精神和情感领域,目的是使人的心灵纯净,为此,从古代到当代都排斥审美的社会功利性。
C.当下,经济的发展有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文化艺术的产业属性高于其艺术属性,文化产品与服务需要得到市场的认可。
D.新的文化艺术形式让审美更加多元,实体和影像远超原著中抽象、生涩的语言文字给人的视觉冲击和体验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古典小说《红楼梦》的创作满足了曹雪芹个人创作欲望,而当代文化艺术却追求资本价值,必然会迎合读者,降低作品的质量。
B.虽然资本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传统的文化艺术也在这一过程中被商品化、商业化,可见资本的介入弊大于利。
C.很多改编作品只是对原著的简单解读,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用幽默搞笑的效果上,这种娱乐化的导向使得艺术创作的严肃性被瓦解。
D.材料采用“总——分” 论证结构,以《红楼梦》的改编为切入视角,集中论证了其所折射出的当代审美实践转向的基本特征。
3.下列选项,能够体现《红楼梦》实体化改编迎合大众体验式审美的一项是( )
A.《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作为《百家讲坛》栏目也大获成功,引起众多人对《红楼梦》产生兴趣继而开始阅读原著。
B.《蒋勋细说红楼梦》在蜻蜓FM、喜马拉雅FM、三联中读等国内影响力较大的在线音频平台上均可收听。
C.安徽宁国等地打造《红楼梦》文旅产业项目,建设《红楼梦》的文化主题公园,建成的公园在五一、国庆假期一票难求。
D.“晋江文站能够搜索到的《红楼梦》同人小说达到3010部,并在数量上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
4.请试从表意、语音现象等角度分析文中划线词“码字儿”的作用。
5.结合材料分析《红楼梦》改编所反映出的当代审美实践转向具有哪些特征?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向导
孙犁
11月“反扫荡”。我当了机关里的一个小组长,村长给我们分配了向导,指示了打游击的地势。别的组都集合起来出发了,我们的向导老不来。我看看太阳就要下山,很是着急。我跑向村长家去,在山坡上一家门口遇见他。村长也是跑得呼哧呼哧,看见我就笑着说:
“男的分配完了,给你找了一个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