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龙东十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8/1 22:47:3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1280字。

  龙东十校联盟高二学年语文期末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文艺有好坏,爱憎起于好坏,好的就应得一致爱好,坏的就应得一致憎恶,何以文艺的趣味有那么大的纷歧呢?你拥护六朝,他崇拜唐宋,你赞赏苏辛,他推尊温李,纷纭扰攘,莫衷一是。作品的优越不尽可为凭,莎士比亚、布莱克、华兹华斯一般开风气的诗人在当时都不很为人重视。读者的深厚造诣也不尽可为凭,托尔斯泰攻击莎士比亚和歌德,约翰逊看不起弥尔顿,法朗士讥诮荷马和维吉尔。这种趣味的纷歧是极有趣的事实。粗略地分析,造成这事实的有下列几个因素:
  第一是资禀性情。文艺趣味的偏向在大体上先天已被决定。最显著的是民族根性。拉丁民族最喜欢明晰,条顿民族最喜欢力量,希伯来民族最喜欢严肃,他们所产生的文艺就各具一种风格,恰好表现他们的国民性。就个人论,据近代心理学的研究,许多类型的差异都可以影响文艺的趣味。比如在想象方面,“造形类”人物要求一切像图画那样一目了然,“涣散类”人物喜欢一切像音乐那样迷离隐约;在性情方面,“硬心类”人物偏袒阳刚,“软心类”人物特好阴柔;在天然倾向方面,“外倾”者喜欢戏剧式的动作,“内倾”者喜欢独语体诗式的默想。这只是就几个荦荦大端来说,每个人在资禀性情方面还有他的特殊个性,这和他的文艺的趣味也密切相关。
  其次是身世经历。《世说新语》中谢安有一次问子弟:“《毛诗》何句最佳?”谢玄回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谢安表示异议,说:“谟定命,远猷辰告,句有雅人深致。”这两人的趣味不同,却恰合两人不同的身分。谢安自己是当朝一品,所以特别能欣赏那形容老成谋国的两句;谢玄是翩翩佳公子,所以那流连风景、感物兴怀的句子很合他的口胃。本来文学欣赏,贵能设身处地去体会。如果作品所写的与自己所经历的相近,我们自然更容易了解,更容易起同情。杜工部的诗在这抗战期中读起来,特别亲切有味,也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是传统习尚。法国学者泰纳著《英国文学史》,指出“民族”、“时代”、“周围”为文学的三大决定因素,文艺的趣味也可以说大半受这三种势力形成。各民族、各时代都有它的传统,每个人的“周围”(法文milieu略似英文circle,意谓“圈子”,即常接近的人物,比如说,属于一个派别就是站在那个圈子里)都有它的习尚。在西方,古典派与浪漫派、理想派与写实派,在中国,六朝文与唐宋古文,选体诗、唐诗和宋诗,五代词、北宋词和南宋词,桐城派古文和阳湖派古文,彼此中间都树有很森严的壁垒。投身到某一派旗帜之下的人,就觉得只有那一派是正统,阿其所好,以至目空其余一切。我个人与文艺界朋友的接触,深深地感觉到传统习尚所产生的一些不愉快的经验。我对新文学属望很殷,费尽千言万语也不能说服国学耆宿们,让他们相信新文学也自有一番道理。我也很爱读旧诗文,向新文学作家称道旧诗文的好处,也被他们嗤为顽腐。此外新旧文学家中又各派别之下有派别,京派海派,左派右派,彼此相持不下。我冷眼看得很清楚,每派人都站在一个“圈子”里,那圈子就是他们的“天下”。
  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上述三个因素决定。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身上的,轻易不能摆脱,而且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也不必完全摆脱。我们应该做的功夫是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陶冶,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的体验,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求截长取短,融会贯通。这三层功夫就是普通所谓学问修养。纯恃天赋的趣味不足为凭,纯恃环境影响造成的趣味也不足为凭,纯正的可凭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仿佛以为知、好、乐是三层事,一层深一层;其实在文艺方面,第一难关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而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
  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听琴,不起作用。这是精神上的残废。犯这种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
  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只以需要刺激或麻醉,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这是精神上的中毒,可以使整个的精神受腐化。
  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像上文所说的,被囿于某一派别的传统习尚,不能自拔。这是精神上的短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
  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生长在平原,你说一个小山坡最高,你可以受原谅,但是你错误。“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把世界名山都游历过,测量过。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
  ——摘编自朱光潜《文学的趣味》(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艺趣味的纷歧是有趣的事实,即使是莎士比亚等开风气的诗人,在当时也未必被普遍重视,托尔斯泰等名家对某些经典作家也有批评意见。
  B.读者的民族根性、个人的想象类型、性情倾向等先天资禀,会使他们对作品风格产生不同偏好,如条顿民族偏好力量,“软心类”人物特好阴柔。
  C.谢安与谢玄对佳句的不同选择,体现了身世经历对文学趣味的影响:前者身为高官,欣赏老成谋国的句子;后者作为文人,偏爱感物兴怀的内容。
  D.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与资禀性情、身世经历、传统习尚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学问修养才是保证获得纯正趣味的不二法门。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资禀性情对文艺趣味的影响具有先天性,即使通过后天的学问修养,磨砺陶冶,也很难拓展趣味的广度及其深度。
  B.若读者缺乏对不同时代、流派作品的接触,其艺术趣味易受单一传统习尚局限,导致“坐井观天”式的审美短视。
  C.一个人在文艺欣赏中能否产生共鸣,关键看作品内容是否与自身经历契合。如,抗战时期读者更喜欢杜甫的诗歌。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在文艺欣赏中,“乐”是最高境界,而“知”是最底层的基础。
  3. 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传统习尚”对文学趣味影响的一项是(3分)(    )
  A.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与韩愈“文以载道”的观点相呼应。
  B.年轻人对传统戏剧兴趣不浓,主要是其节奏、程序、内容等跟大多数新时代青年的心理、性格契合度不高。
  C.桐城派坚持“义法”理论,对晚明公安派“独抒性灵”的主张多有批评,认为其不合传统规范。
  D.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广泛阅读对创作的重要性,与作者需要“扩大眼界”的观点一致。
  4. 要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就要理清文章的脉络,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5.某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我觉得网络小说很有趣,因为它情节刺激、内容炫酷。”请结合材料,分析该同学可能存在的“趣味欠缺”问题,并说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6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老高卖马
  田承友
  马贩子一眼就看中了老高家圈里的那匹枣红马。
  这是一匹身形健硕的枣红马,膘肥体壮,暗红色的鬃毛就像涂了一层油脂,泛着耀眼的光。马贩子伸出一个巴掌,说:“兄弟,就这价,给足了!”老高摸了摸马头,眼睛里盈起泪光。身边的女人拽了一下老高的衣角,鼻子一酸,眼泪就流了下来。
  马贩子拉开系在腰间的钱包,抽出一沓钱,数了五千,递给老高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