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2024-2025学年下学期学情调研七年级语文试题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7300字。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学情调研七年级语文试题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为提升同学们思辨能力,学校思辨社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活动一:了解思辨精神】
1. 下面是小郑拟写的关于思辨精神的介绍词,请你帮他修改完善。
思辨是bō① 开迷雾的认知探险,是在不易捉mō② 的真理之路上曲折前行,是拆解问题本质、享受逻辑较量的过程。初中生提升思辨能力,首先要保持对常见现象的好奇,锲而不舍地追问“为什么”;其次还要有具体的行动;课堂辩论时挑战惯性观点,阅读时比较不同作者的视角,写作时构建严谨论证链。当思维突破惯性的束缚,你将开拓在知识的疆域的新大陆!
(1)小郑拿不准介绍词的两个字,请你帮他填在横线上。
①bō开_____ ②不易捉mō_____
(2)小郑朗读时拿不准加点字的读音,请你帮他把正确的读音写在横线上。
曲_____折 锲_____而不舍
(3)语段中的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拨开(bō kāi):用手分开。
②捉摸(zhuō mō):猜测;预料。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读音。
曲折(qū zhé):(事情发展、故事情节)复杂、变化多。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有恒心,有毅力。
【小问3详解】
【活动二:感受思辨之美】
2. 为感受古诗中的思辨之美,小郑整理了一些经典诗句,请帮他补充完整。
角度 出处 诗句 阐述
时空之思 《春夜洛城闻笛》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打破空间界限,笛声化作跨越地域的情感载体,实现由个体体验到集体文化的拓展深思。
价值之辩 《己亥杂诗》 ③_________,④_________。 通过逆向思维,完成对“价值评判标准是否唯一”的辩证思考。
矛盾转化 《游山西村》 ⑤_________,⑥_________。 从困境到希望的转变,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思辨关系。
历史镜像 《泊秦淮》 ⑦_________,⑧_________。 借批判歌女来讽刺统治阶级,展现了现象与本质的认知剥离,以及历史循环论的思辨深度。
【活动三:学习思辨之法】
3. 小郑不小心将准备分享给大家的《AI时代更需要思辨能力》的顺序打乱了,请你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 )
问AI一个问题,它给了你一个特别详细、丰富,看上去好有逻辑的,但却是虚构的答案。这就是著名的“AI幻觉”现象。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AI幻觉”已成常见问题。 。
①通过这样的筛选过程,可以有效过滤掉虚假信息,保留真实可靠的知识。
②笔者认为,在这个信息爆炸 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来源,应学会筛选权威、可信的渠道,而非“照单全收”。
③同时,在获取信息后,要对信息的内容和目的进行审视。思考信息是否具有客观性、是否存在偏见等。
④那么,在人工智能大模型“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应如何守护自己的思辨能力呢?
A. ④②①③ B. ②④③① C. ④③②① D. ④②③①
【活动四:开展思辨宣传】
4. 思辨社将在全校开展第一届校园辩论赛,辩题是“顺境/逆境更有利于成长”。为了让双方辩手明确活动流程,请你根据下面展示的流程图为大家介绍辩论赛的基本流程。
5. 为了扩大宣传影响力,小郑准备了A、B两幅图作为本次校园辩论赛的海报,你建议选择哪一幅?请结合图片内容和特点,简要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