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九龙坡、渝中区等4地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8/2 8:49:0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3260字。

  重庆九龙坡、渝中区等4地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所谓“外来语”是指汉语中引入的外来词汇,这在近百余年的现代汉语中是屡见不鲜的,对于现代汉语的发展不仅有功,而且厥功甚伟,甚至可以说没有这些外来语的引入,现代汉语就不会发展到今日这个模样。但是汉语除了有其强大的吸收力以外,还有强大的同化力,一般的外来语在经过汉语的吸收、使用和同化以后,往往会改造成地道的汉语词汇,从而“外来语”就演化为“外来概念词”,成了现代汉语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了,如“德律风”演化为“电话”,成为汉语词汇大家庭中的一员了。但是,也有一些外来语在汉语中没有演化为外来概念词,仍保留外来语的形态,被人民所接受,例如纯译音的“苏维埃”,译音加表意的“卡片”,半译音半译意的如“浪漫主义”,直接借用的如“场合”等。这些外来新词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引进了新鲜事物,有利于文化交流。它们与旧社会中的“康伯度”(买办)、“那摩温”(工头)、“西崽”(侍应生)等被强制输入的外来词汇有本质的区别。
  在我们的现代汉语中,特别是在近十几年以来,的确出现了一些词汇——你说它们是崇洋心理也好,说它们被强制输入也好——破坏了现代汉语的纯洁和阻碍了现代汉语的健康发展,这在日常用语中,特别是在商业用语中,尤为突出显著。这方面的例子,也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尤其是在电视和报纸的商业广告中,许多商品的商标都采用了许多洋里洋气的名字。如果说这些名字都已从外国名字音译过来,也许为了把这种产品打到国际市场去,倒还说得过去。但是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这些洋名大多是不合外文语言规范的,比如人家有“曼哈顿”,你就来个“曼克顿”。甚至还有什么“蒙丹妮”“奥丽斯”“玛奇卡”等等,原来是汉语拼音或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倒译过去,成为洋里洋气的汉字名字的。这样做,显然目的是蒙骗咱们自己的同胞,或者投有些同胞的崇洋心理之所好。因此,把这种现象归为外来文化的强制输入,我认为是不切实的。因为它并不是外来文化势力强加于我们头上的,而是国人之中有一部分人崇洋心理所造成的自觉的行为,我们把它理解为“文化认同错位”也许更合适一些。令人感到有意思的是,倒是一些外国公司的商号,为了打进中国市场,却采用了一些地道中国化的名字,如“曼哈顿银行”叫“大通银行”。
  如果说在商业界由于文化水平等等的条件限制,出现不伦不类的误用,还是可以理解的话,在新闻领域里出现这种误用就是不可原谅的了。前不久就曾在报刊上看到一个令人吃惊的大标题——《90年代时尚物语》,你以为讲的是有关90年代时尚的故事,因为“物语”在日文中是“故事”的意思。但这篇《90年代时尚物语》却是一篇关于时尚的新闻报道,报纸如此随便借用——实际上是误用——外语词汇,其结果只能造成汉语的混乱。不仅词汇误用,而且对外国典故也有一知半解的随便误用。比如前一阵子报道反毒和反贪的电视片和新闻特写中,都出现过“高举达摩克利斯之剑”的字样。记者和编辑显然都没有弄清楚这个出诸希腊神话中的典故的原意,就按自己的主观猜想来使用。难道汉语中就没有适当的典故或成语可用吗 为什么非用不仅读者不易理解而且自己也没有弄清楚的洋里洋气的外国词汇呢 显然这是一种崇洋心理在作祟。外国文化和语言中的优秀成分,凡是能丰富中国本民族文化和语言的,只要可能,我是竭力主张借用和吸收的。但是有一个先决条件,在借用和吸收之前,必须弄清楚借用的词汇或典故的确切含义,否则牛头不对马嘴,贻笑大方事小,污染汉语纯正事大,因此必须谨慎从事。
  (节选自董乐山《翻译的甘苦》,有删改)
  材料二:
  经济和科技的全球化,为多元文化在各地区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最好的条件,但同时也蕴含着强势文化覆盖弱势文化、削弱多元文化的风险。社会语言学理论认为,语言具有市场价值。经济实力强的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比经济实力弱的国家和地区的语言价值更为广阔,其价值得以实现的机会更多。事实表明,英语作为国际上最为广泛使用的语言,可谓当代市场价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德律风”演化为“电话”,从纯音译词演化为纯意译词,是汉语强大同化力的表现。
  B.受崇洋心理和被强制输入双重影响出现的一些词汇,破坏了现代汉语的纯洁和健康发展。
  C.“物语”的误用,既源于没有正确理解借用词汇的确切含义,也源于部分人的崇洋心理。
  D.经济和科技的全球化,有可能造成强势文化覆盖弱势文化,影响多元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语引入外来语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说明了外来语对现代汉语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B.“高举达摩克利斯之剑”典故的误用,反映了记者和编辑的文化水平有限,没有真正理解其原意。
  C.英语成为当代市场价值最高的语言,证明了语言的市场价值取决于使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力。
  D.“曼哈顿银行”为打进中国市场取名“大通银行”,体现了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和渗透。
  3.下列选项中,最能表现外来词“本土化”的一项是( )(3分)
  A.“hacker”被译为“黑客”,因为“黑”在汉语中有“坏”的意思,易让人想到非法者。
  B.“刺身”原指“切片的生鱼”,汉语保留了日语的发音和书写特点,意为“生鱼片”。
  C.网络用语“芭比Q了”,模仿了英文“barbecue”(烤肉)的音译,用于表示“完蛋了”。
  D.“阿三”源自英语“on sale”,指19世纪中叶在上海担任警察、差役等职务的印度人。
  4.请结合材料一谈谈文中反复出现的“洋里洋气”有何作用。(4分)
  5.近年来,中国式英语开始登上国际舞台,如“ten one”代替了“eleven”(十一),“WoodEar”(木耳)也逐渐被世界接受。你如何看待这种语言现象,请结合材料简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那些雀鸟
  王鼎钧
  手里握一只麻雀或黄雀,是挺好玩的事情,你不能怪孩子们喜欢捉它。细嫩的绒毛、暖烘烘的腱肉,令你的掌心那样舒适。它的心脏鼓动得那样剧烈,脚爪颤动,将愉快的韵律传遍你的周身。它全身依附你,但是眼睛却张皇四顾,寻找出路。你只要一用力,就可以捏死它;可是,你若松开五指,(多么容易的事情!)你立即创造了一位活泼的天使。
  捉雀鸟的方法有十七种,我哪一种也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