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州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高二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8/5 9:51:3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0990字。

  甘肃省临夏州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高二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一组数据揭示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鲜明对比:2022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6.7%,但高校仅为3.9%,科研单位13.3%,企业则高达48.1%。高校与科研院所大量“沉睡”专利,因与市场需求脱节,陷入“有货无市”的尴尬境地。一面是科技论文数量全球领先的创新实力,一面是成果转化的低效,如何让“书架”上的成果走向“货架”,成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命题。
  制度障碍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首要堵点。全国人大代表闰大鹏指出,财政资金形成的科研成果所有权和处置权界定模糊,导致科研人员“不敢转”“无法转”。尽管2015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试图打通成果与市场的通道,但上位法中关于所有权处置、经费管理等细则仍待完善。例如,现行政策将科研经费与行政经费等同管理,使得科研人员受到行政化约束,创新活力受限;国有科研院所缺乏股权激励指导文件,科研人员难以通过持股享受转化收益,从而直接制弱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闫大鸥建议引入“科研法人”制度,赋予科研团队在项目决策、经费使用、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自主权,从顶层设计破解权责不匹配问题。他强调,唯有让科研人员在成果转化中兼具责任感与获得感,才能释放创新潜力。
  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难点,在于从样机研制(1阶段)到小规模应用测试(10阶段)的“中间断裂”。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赵晓光以机器人研究为例指出,“从0到1”有国家经费支撑,而“从1到10”需突破工程设计、成本控制、市场匹配等关卡,风险高、授入大,高校与中小微企业均难以独立承担。这一阶段常因成本过高、需求把握不准或技术超前而陷入停滞,形成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
  全国政协委员司徒国海进一步指出,该阶段缺乏高端人才、资金与场地支持,导致专利产业化链条断裂。他建议强化对“中间阶段”的政策倾斜,引导产业基金与社会资本投向相关项目,并支持中小微金业参与国家科技项目。赵晓光则提出建立小批量试制产业联合基金,将样机测试纳入研发经费加计扣除范畴,以金融手段破解资金瓶颈。
  成果与市场间“桥梁”的脆弱,本质是高端专业人才的缺位。《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48.7%的企业认为“缺少高端专业人才”是产业化最大障碍。这类人才需兼具技术理解与市场洞察能力,既能研判专利价值,又能对接企业需求并推动产业化研发。司徒国海呼吁建立技术经纪人培养体系,通过项目实践培育复合型人才,并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全国政协委员刘中民则建议搭建国家级产学研对接平台,通过制度化、定期化的成果转化活动,推动企业与科研机构深度合作。
  从论文到专利,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科技成果转化是一场跨越“死亡之谷”的惊险跳跃。唯有打破制度壁垒、填补中间环节、培育专业桥梁,才能让创新活力真正转化为发展动力,在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中,书写“从0到100”的完整创新链。
  (摘编自《谁来唤醒“沉睡”的科技成果》)
  材料二:
  在西安,一家成立不到两年的新型研发机构—长安先导产业创新中心,正以“硬科技为根基,好产品为出口”的理念,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其已促成110项科研成果落地,构建起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全周期创新生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22年我国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仅为3.9%,远低于企业的48.1%,反映出高校成
  果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B.《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虽尝试打通成果与市场的通道,但因上位法中相关细则不完
  善,导致政策落地效果有限。
  C.“从1到10”阶段因高风险和高投入,高校和中小微企业无法参与成果转化的中间环
  节,形成了成果转化“死亡之谷”。
  D.在生命科学领域,长安先导引人上海芯超共建联合实验室,体现了其围绕市场需求搞
  有组织的科研的运作理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利产业化率低的直接原因是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
  “有货无市”。
  B.司徒国海呼吁通过项目实践培育复合型人才,因此高校应调整其专业设置,重点培养
  跨学科人才。
  语文试题第3页(共12页)
  C.“科研法人”制度已在长安先导得到实践,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营”模式实现了成果
  转化突破。
  D.长安先导推行的“科学家十企业家”培养计划,旨在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高端专业人才
  缺位问题。
  3.关于两则材料中“制度创新”的异同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提出“科研法人”制度以破解权责模糊,材料二通过市场化模式重构政企关系,
  均强调自主权赋予。
  B.材料一的制度障碍聚焦科研经费管理僵化,材料二的制度创新侧重资本与人才协同,
  二者目标一致但路径不同。
  C.材料一建议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细则,材料二未涉及法律修订,说明后者对制
  度障碍的解决更彻底。
  D.二者均体现“去行政化”思路:材料一松绑科研人员约束,材料二打破政府单一主导,推
  动利益共同体形成。
  4.材料一提出“培育专业桥梁”是跨越“死亡之谷”的关键,面材料二的技术经理人队伍正是此类“桥梁”的实践。请结合两则材料,分析技术经理人需具备哪些核心能力。(4分)答:_
  5.苏轼在《石钟山记》中通过“目见耳闻”的实地考察验证认知,长安先导在科技成果转化中通过“联合实验室”“技术经理人”等机制实现实证。试分析二者在“实证方式”上的核心差异及其背后的时代逻辑。(6分)答:_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遥远的向日葵地
  李娟
  ①整个夏天,我们在向日葵地里来回奔忙,浇水是最紧要的事。戈壁滩的烈日将土地烤得冒烟,葵花叶子蒿牵耷地垂着,像被抽干了最后一丝力气。母亲总说:“再早下去,连石头都会开口讨水喝。”
  ②浇水的日子,母亲凌展四点就起床。她背着塑料壶,踩着露水去地头开闸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