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普通高中G8教考联盟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8/8 16:15:2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23560字。

  吉林省普通高中G8教考联盟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
  本试卷共12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既然文艺工作的对象是工农兵及其干部,就发生一个了解他们熟悉他们的问题。而为要了解他们,熟悉他们,为要在党政机关,在农村,在工厂,在八路军新四军里面,了解各种人,熟悉各种人,了解各种事情,熟悉各种事情,就需要做很多的工作。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需要做自己的文艺工作,但是这个了解人熟悉人的工作却是第一位的工作。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对于这些,以前是一种什么情形呢?我说以前是不熟,不懂,英雄无用武之地。什么是不熟?人不熟。文艺工作者同自己的描写对象和作品接受者不熟,或者简直生疏得很。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不熟悉工人,不熟悉农民,不熟悉士兵,也不熟悉他们的干部。什么是不懂?语言不懂,就是说,对于人民群众的丰富的生动的语言,缺乏充分的知识。许多文艺工作者由于自己脱离群众、生活空虚,当然也就不熟悉人民的语言,因此他们的作品不但显得语言无味,而且里面常常夹着一些生造出来的和人民的语言相对立的不三不四的词句。许多同志爱说“大众化”,但是什么叫做大众化呢?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而要打成一片,就应当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如果连群众的语言都有许多不懂,还讲什么文艺创造呢?英雄无用武之地,就是说,你的一套大道理,群众不赏识。在群众面前把你的资格摆得越老,越像个“英雄”;越要出卖这一套,群众就越不买你的账。你要群众了解你,你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就得下决心,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练。
  (摘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闭幕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上,他针对延安文艺界的现状和争论,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明确地指出了当时的革命文艺“为了谁”“怎么为”等问题。此次讲话,与5月2日的讲话合称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不仅指导推动了彼时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蓬勃发展,也为我们今天的文艺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南。
  时隔80多年,为什么一篇文艺战线上的经典著作还有如此大的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艺工作的对象是工农兵及其干部,了解他们、熟悉他们的工作,是文艺工作者第一位的工作。
  B. 许多文艺工作者常常会生造出和人民的语言相对立的词句,是因为他们脱离群众、生活空虚。
  C. “英雄无用武之地”道出了战争年代的文艺工作者虽有理论水平却无法真正发挥作用的无奈。
  D. 文艺创作者要让群众了解自己,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就得下决心经受长期的甚至痛苦的磨练。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作讲话之前,已对文艺界以客观来描摹主观的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调研。
  B. 材料二“有‘高原’缺‘高峰’” 说法,运用比喻指出当前中国文艺创作的问题,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C. 材料二采取驳论的论证方式,批判了80多年前以及当代文艺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D. 材料一、材料二都强调文艺作品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认为群众的接受度是检验文艺作品价值的唯一标准。
  3. 下列选项中,不能证明文艺创作应“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山药蛋派作家以农村生活、农民情感世界为依据,创作出一系列反映农村社会变革的作品,如《小二黑结婚》。
  B. 网络仙侠小说《诛仙》,以天马行空的想象、雄健恢宏的叙事,获得众多拥趸,出版后飙升至港台畅销书冠军榜。
  C. 鲁迅熟悉辛亥革命前后底层民众的处境和心理状态,塑造了祥林嫂、闰土、阿Q、孔乙己等一批经典人物形象。
  D. 歌剧《沂蒙山》讲述普通村民成长为革命者的历程,呈现了山东军民的抗战场景以及百姓丰富的生活场景。
  4. 材料一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战斗性和群众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 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微短剧创作者在讲好中国当代企业家故事时,应该如何克服“霸总”微短剧中的不良倾向。
  【解析】
  【导语】这三则材料围绕文艺创作的人民性问题展开递进式论述:材料一以毛泽东讲话奠定理论基础,强调文艺工作者必须深入群众、熟悉生活;材料二以历史与当代案例印证讲话的指导价值,展现“扎根人民”创作观的实践成果;材料三通过批判“霸总”剧的创作乱象,反向强化创作需扎根现实的必要性。三则材料共同指向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核心命题——以人民为中心,既需抵制脱离生活的虚假叙事,也要避免低俗化倾向。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叶三是个卖果子的。叶三卖了三十多年果子,他的两个儿子都成人了。这年是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叶三有点生气了:“我跑惯了。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季四太爷即季匋民。他的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你们也不用给我做什么寿。你们要是有孝心,把四太爷送我的画拿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