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三县联考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7760字。
2025-2026学年度锡林郭勒盟三县联考
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考试分数: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基础知识综合。(11分)
1.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甲】
在大渡河北,红军爬了一万六千英尺高的大雪山。这时已是六月了,在平原地带天气很热,可是在过大雪山时,这些衣衫单薄、气血不旺的南方战士不习惯于高原气候,冻死不少。更难的是爬荒凉的炮铜岗,他们可以说是自己铺出一条路来的。他们斫下长的竹竿,在齐胸深的泥nào上铺出一条曲折的路来。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长征》) 【乙】
彭德怀在liào望台上踱着,每次话说完了一点之后,就走回到我所坐着的写字桌前。这次他突然地停止了,站在那里深思地回想着。他说:“没有事情,绝对没有事情,比这件事更重要的,即红军是人民的军队,是因为人民帮助我们,它才生长起来的。”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在红军中》) 【丙】
那一些战士们战斗得那么长久,那么厉害……他们到底是一些什么人呢?是什么东西使他们那么战斗的呢?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探寻红色的中国》)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斫( )下 泥nào( ) liào( )望 踱( )着
(2)上述材料在书中的顺序依次为( )
A. 甲、乙、丙 B. 丙、甲、乙 C. 丙、乙、甲 D. 乙、甲、丙
(3)【甲】【乙】【丙】三则材料中,不能突出体现《红星照耀中国》“以事实说话”的纪实特点一则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4)结合【甲】【乙】两则材料及整本书,用因果复句表达材料【丙】中的探寻结果。
【答案】(1) ①. zhuó ②. 淖 ③. 瞭 ④. duó (2)C
(3)乙 (4)因为红军是人民的军队,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他们能战斗得长久、厉害。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斫下:zhuó xià,意思是用刀、斧等砍下来。
泥淖:ní nào,指泥泞的低洼地,也比喻艰难而不易摆脱的困境。
瞭望:liào wàng,意思是登高远望,特指从高处或远处监视敌情。
踱着:duó zhe,意思是慢慢地行走,常用来形容人不紧不慢地踱步的状态。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丙】:“那一些战士们战斗得那么长久,那么厉害……他们到底是一些什么人呢?是什么东西使他们那么战斗的呢?”这段话出自《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章“探寻红色中国”。在这一章中,作者埃德加??斯诺作为一名外国记者,带着对红色中国的种种疑问和好奇,踏上了前往苏区的旅程。他一开始对红军战士的情况知之甚少,通过这样的疑问,开启了对红军的探寻之旅,试图了解这些战士背后的故事、他们战斗的动力以及红色中国的奥秘。
【乙】:“彭德怀在瞭望台上踱着……”这段话出自第八章“在红军中(上)”。在这一章里,斯诺深入红军内部,与众多红军将领和战士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和交流。他对彭德怀等红军将领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访谈,通过描述彭德怀的行为举止、言语交谈等,展现了红军将领的个性特点、思想观念以及红军的一些治军理念和原则等,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红军的内部情况。
【甲】:“在大渡河北,红军爬了一万六千英尺高的大雪山……”这段话出自第五章“长征”。第五章主要围绕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展开,详细描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如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等一系列战斗和行军历程,展现了红军战士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突出了长征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故顺序 丙乙甲,故选C。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乙相对不能突出体现《红星照耀中国“以事实说话”的纪实特点。《红星照耀中国》的纪实性往往通过对具体事件、场景、人物行为等客观事实的详细描述来体现。在甲中,详细描写了红军爬雪山、铺泥淖路等具体行为和经历,这些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件,作者通过细致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长征的艰难。丙中作者虽然是通过提问的方式,但也是基于观察到红军战士长久而厉害的战斗这一事实,引发对红军战士的好奇与思考,是从侧面以事实为依据来展开叙述。
而乙主要是通过人物语言来体现红军的一些理念,相对缺乏对具体客观事实的详细描述,更多的是人物观点和思想的表达。虽然对话也是基于作者与彭德怀的真实交流,但相较于甲中对具体事件的描述和丙中基于观察事实的疑问,在体现“以事实说话”的纪实特点上,显得不那么直接和突出,更多的是通过人物语言来传达信息,让读者了解红军,纪实的表现形式相对单一。
故选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