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1090字。
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请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的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试卷满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老爷”说的准没错
《十五贯》里的娄阿鼠说:“老爷说是通奸谋杀,自然是通奸谋杀的了。”这当然表现娄阿鼠作恶心虚,谋脱干系,可是这句话的格式可以研究一下,因为这个格式代表一种思想方法。
老爷说的话准没有错儿。为什么准没有错儿?就因为说话的是老爷。不妨听一听,老爷说是怎么样,自然是怎么样了,他的语气是多么斩钉截铁。娄阿鼠的思想方法的全部精华就是这样。
岂但娄阿鼠呢!从前许多人用“先圣有言”发端,或者用“孔子曰”“孟子曰”开场,把大前提摆出来,然后立下判断。近几十年来, “先圣有言”和“孔子曰”“孟子曰”几乎绝迹了,可是大前提的前边往往是“某某说”或者“某某指示我们”,可见余风未衰。这些大前提为什么能做大前提,照例用不着证明,这里头隐隐含着这么个意思——是某某说的话就有资格做大前提。这就差不多跟娄阿鼠一个鼻孔出气了。娄阿鼠不是相信老爷说的话准没错儿吗?所以娄阿鼠的思想方法可以做代表。
早些年有个名儿叫“偶像崇拜”,今年有个新鲜名儿叫“个人崇拜”,两个名儿二而一,都指的这一种思想方法。
被用作大前提的先圣,孔子、孟子以及这个某某、那个某某的话也全没有错儿,从这些大前提推出来的结论也许全有道理,也许对实际工作有好处,可是这样的思想方法总难叫人信服,因为它只认某某而不辨道理,因为它无条件地肯定某某的话必有道理,这是无论如何不会约定俗成的。
(选自《叶圣陶文集》)
材料二:
权威,信还是不信?
我们为什么会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东西?数学家莱奥哈特•欧拉在《给一位德国公主的信》中区别了三种类型的“真理”:
我们相信这些事物,因为我们能感知这些事物。
我们相信这些事物,因为我们通过思考发现了这些事物。
我们相信这些事物,因为这是其他人告诉我们的。
在启蒙运动时期,以上分类广为人知。并且,自那以来,第一种做法获得了格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爷说的话准没有错儿”,语气斩钉截铁,源自娄阿鼠的“偶像崇拜”,也暗含谋脱干系的心机。
B. 从用“先圣有言”发端,到“某某指示我们”作大前提,说明“娄阿鼠”说话格式余风不衰。
C. “钟摆又摆向另一个极端”,是指一些人在孩童时代相信父母、老师的话,到老年时又走向“谁也不信”的另一个极端。
D. 启蒙运动过去了三百年,现代人对权威的依赖变本加厉,更相信听来的事物,思考受权威看法和观点的影响比过去更大。
2. 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证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则材料分别从《十五贯》里娄阿鼠的话和“我们为什么会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东西?”入手,都巧妙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材料一例析了娄阿鼠的思想方法,并将其与现实生活中的“个人崇拜”作对比,指出这种思想方法的荒谬。
C. 材料二引述三种类型的“真理”后,针对第三种类型,从现象到原因到办法,逐层递进,展开论证。
D. 材料一运用“余风未衰”“一个鼻孔出气”等词句,体现出亦庄亦谐的特点;而材料二多用关联词语,逻辑严谨。
3. 长辈在家族群转发网传文章《哈佛教授:喝醋能治愈糖尿病》,并附言“专家说的,必须转”。教授确有其人,但其实是历史学者。此时,若用材料二的理论分析长辈行为,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迷信哈佛名校 B. 迷信权威人物 C. 盲信二手信息 D. 以上三者兼有
4. 材料二中作者为什么用较多篇幅阐述托马西乌斯有关偏见的理论?请简要分析。
5. “万事不懂问百度”,“遇事就查Deepseek”。互联网时代,很多人又陷入新的权威迷信。面对这种现象,我们该如何“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阡陌
汤成难
没有比剃头店更令父亲愿意消磨时间的去处了。
这是村里唯一的剃头店,几乎每天都坐满了人。它在村子的最西头,每一个从外面回来的人,都得经过这儿。
剃头店最近的话题都集中在马戏团上。第一个带来消息的是从县里回来的人,那人也不清楚马戏团来自哪里,河南,湖南,也有可能是荷兰。当他说出最后两个字的时候,剃头店的人都惊呆了,空气中一度出现停滞状态。①父亲也坐在人群里,他的脖子抻得很长,由于坐在锹柄上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