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25-2026学年高三学业水平诊断(一)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12430字。
海南省2025—2026学年高三学业水平诊断(一)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传统上一般将文化或文明的发展与衰落、社会崩溃的原因归结于社会本身,但随着高分辨率气候演化序列的建立、气候事件和考古学文化转变年代的精确厘定,研究人员发现一些考古学文化的转变往往与一些气候事件在发生时间上表现出较大的一致性,环境因素在文化转变过程中作用逐渐得到重视。
距今约8200年的一次降温被称为“全球寒冷事件”。该气候事件在许多地区标志着全新世最适宜期的开始。这次冰期在中东地区表现为200年左右的干旱,它直接导致了黎凡特和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地区的居民放弃了农业定居生活。
全新世中期,即距今大约5500年的气候转变事件导致非洲撒哈拉沙漠中的绿洲重新沙化,湖泊减少或干涸,当地居民或改变生活方式,由定居的农业变为游牧,或被迫迁徙。在中国,该降温事件导致黄河中上游地区早期人类的遗址数量减少,人类由高阶地向低阶地方向迁移;江浙一带遗址数量减少以及先民饮食结构的可能改变;两湖地区的屈家岭文化和山东海岱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向中原地区传播。
发生在大约距今4000年的一次降温事件被学界称为“全新世事件3”,它标志着许多地区气候最适宜期的结束和后全新世的开始。受其影响,西亚地区进入当地最冷和最为干旱的时期;阿尔卑斯地区此时冰川开始广泛分布;非洲撒哈拉沙漠中的淡水湖全部干涸。在我国,干旱区、青藏高原、西部的高山地带、华北地区、南方地区等都记录了这次降温事件,表明了这次降温事件在中国影响范围之广。
1993年,韦斯等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认为这次气候事件影响范围广,持续了约300年的干旱不仅导致了美索不达米亚阿卡德文明的衰落,同时也导致了其他古代文明如古希腊文明,尼罗河流域埃及文明以及印度河流域古印度文明的衰落。在中国,这次气候事件还形成了“南涝北旱”的环境格局,直接导致包括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等在内的多个新石器文化的衰落和终结。
尽管上述气候事件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但事物往往是双方面的,需要辩证分析古气候变迁对人类古文化的影响。如就上述距今8200年前的气候事件来说,韦斯注意到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灌溉农业的产生在发生时间上对应于这次气候事件。距今约5500年的全新世气候演化则与社会大改组、大分化如原始氏族制度的解体有关。这一事件最为显著的影响是促进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古代文明和尼罗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的形成。导致世界三大古代文明衰落的距今4000年前降温事件,它的影响也并不总是负面的。它在导致中国“南涝北旱”环境格局的同时,也带来了不断增加的人口压力与紧张资源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又促进了龙山时代晚期社会团体之间的冲突和战争的盛行,并由此开辟了中国古代文明诞生的道路。因此,这次气候事件的正面影响是促进了以夏朝建立为标志的中国古代文明的最终形成。
(摘编自吴文祥、葛全胜《全新世气候事件及其对古文化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世界四大古文明中的三大文明在距今4200年前后相继消亡,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直至20世纪末耶鲁大学考古学家哈维??韦斯率先将其衰亡与气候变化建立联系,谜团才渐渐解开。
韦斯发现,4200年前一场旱灾令风沙席卷了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以农业为生的阿卡德帝国无法维持生计,最终在4150年前土崩瓦解。同样的旱灾蔓延到了尼罗河、印度河谷,导致古埃及王国衰败和哈拉帕文化的中断。这一时段的气候变化被称为4.2千年事件。以韦斯为代表的学者认为这是一场全球性的干冷气候事件。然而随着越来越多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古气候记录的出现,否定的声音逐渐强烈。
在这些高分辨率的古气候记录中,石笋研究可以提供关键证据。石笋因其分布广泛、测年准确、分
(摘编自王鸿良《大禹治水的真相是什么?还原4200多年前我国气候史找出答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开篇表明环境因素在文化转变中的作用受到重视,以此否定了将文明兴衰归因于社会的传统观点。
B.距今8200年左右的“全球寒冷事件”让中东经历了长期干旱,导致当地一些居民放弃了农业定居生活。
C.气候变迁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具有复杂性,既可能造成文化的衰落,也可能对文明的进程产生积极影响。
D.两则材料均认为距今约4000年的气候事件引发了中国环境的变化,材料一指出中国形成了“南涝北旱”格局。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通过三大气候事件的案例,系统论证了全新世气候突变是驱动全球多区域古文化兴衰的核心因素的观点。
B.材料二介绍了一些团队通过地质研究得出了与韦斯观点有差异的看法,由此说明学术研究成果的对错难有定论。
C.材料一立足气候事件与文化演变的整体关联,材料二聚焦具体的区域研究,但都遵循了从整体到局部的研究思路。
D.两则材料在论述中多使用“可能”“逐渐”“往往”等限定词,体现了作者对研究的谨慎态度和对事实的尊重。
3.根据材料二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在考古研究领域,石笋是一种珍贵的自然档案。石笋因具有测年准确、分辨率高等特点,成为科学家获取_①_的十分可靠的载体。研究中,科学家首先需精准采集未受污染的石笋样品,确保层理完整;然后通过科学的方法_②_,为各层位标注形成年代;随后通过分析石笋中的_③_来获取气候变化相关信息,即可重建历史气候。
4.“全新世事件3”让中国文化发生了哪些转变?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4分)
5.两则材料关于全新世气候事件影响的研究,对我们认识和分析复杂问题提供了哪些方法论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八路军唱歌(节选)
铁 流
刚进二月,长在山崖上和沟沟畔畔上的迎春花,就好似嗅到了春天的气息,一下子醒了。它们都抻抻细长的枝枝蔓蔓,抖起十分的精神。果然没隔多少时日,向阳处的迎春花就绽开花苞,次第开放了。
姊妹剧团的演员走在大山的深处。队伍是上午出发的,翻过了一山又一山,却还在山丛里。从高处俯瞰,那山一层又一层的,层层相连,没边没沿的。大家都喘着粗气,说几句笑话也是上气不接下气,断断续续的。
剧团的团长叫张锐,高挑的身材,尽管还穿着棉袄棉裤,可还是十分耐看。她看看大家,莞尔一笑道:姐妹们,你们可知道,宋朝诗人杨万里有一首诗呢!大家听了,都支棱起了耳朵。张锐随口吟道: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张锐吟诵得抑扬顿挫,大家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