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0题,约13540字。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第 Ⅰ卷 阅读 (共55分)
一、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3题。 (10分)
越简单,越深广
①《吕氏春秋》有则“楚王失弓”的故事。楚王打猎遗失良弓,侍从欲寻,他却淡然一句“楚人失之,楚人得之”;孔子听闻后直言,若去掉“楚”字,“人失之,人得之”更为豁达;老子则进一步提出,再删去“人”字,“失之,得之”才真正契合天道。这则故事的核心,正是揭示了“简单”的本质-它并非内容的单薄,而是对事物本质的提炼,是剥离外在修饰后,对规律最直接的触碰。
②简单,从来不是浅白与粗陋的代名词,而是复杂事物经过沉淀、筛选后的最终形态。就像“楚王失弓”中,从“楚人”到“人”再到无主语的变化,文字越来越少,覆盖的范围却越来越广。“崎岖小路”去掉“崎岖”,便囊括了世间所有或平坦、或泥泞、或陡峭的小径;“红色花朵”删去“红色”,则包含了玫瑰、茉莉、百合等一切绽放的生命。
③这种凝练在各个领域都随处可见。数学里“1+1=2,是最基础的算术,却支撑起数论、代数乃至现代密码学的庞然大物;汉字“一”,既能表示数量,又能引申为“统一”“唯一”的哲学思考,在《道德经》中更成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起点。这些简单的符号与规则,如同大树的根基,看似不起眼,却滋养着整个复杂的体系。
④人们追求简单,是因为复杂宛如一片混沌的沼泽,而简单则似一束穿透阴霾的强光。楚王的“楚人”之限,将目光困在一国之内;孔子的“人”之拓展,视野扩大到天下苍生;老子的“失之得之”,则跳出了人的范畴,看到了物质不灭、循环往复的天道规律。条件越多,束缚越强;修饰越繁,本质越远。
⑤生活中也是如此。有人买衣服,既要求品牌、款式,又挑剔颜色、材质,最后挑来挑去一无所获;有人明确“舒适、耐穿”两个简单标准,反而轻松找到满意的衣物。工作中,有人写报告堆砌数据、滥用术语,反而让人抓不住重点;有人用简单的逻辑和直白的语言,却能把复杂问题讲得清晰透彻。因为本质的东西,从来都不需要过多修饰,就像钻石,去掉所有包裹,才能展现最耀眼的光芒。
⑥遇到事情时,很多人常常会陷入“必须怎样”“只能怎样”的思维定式,被这种固化观念紧紧束缚,如同戴上了无形的枷锁。其实,我们不应如此局限,而要努力挣脱这种思维桎梏,多去深入探究“本质是什么”“核心需求是什么”,如此才能找到更优的解决之道。就像面对工作任务,不要先纠结“用什么方法”“别人会怎么看”,而是先明确“要达成什么目标”,思路自然会开阔。很多人忙碌却低效,就是因为做了太多无关紧要的事。整理房间时,与其纠结物品的摆放造型,不如先丢掉不用的东西;处理人际关系时,与其刻意维持表面的热闹,不如用心经营几个真诚的朋友。不执着于“必须得到”,反而能看到更多可能性;不纠结于“已经失去”,反而能收获意外的平静。生活越简,天地越宽。
1.对于“简单”的理解,下面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简单是对事物本质的提炼。
B.简单是对规律的直接揭示。
C.简单的文字能覆盖宽广的范围。
D.简单的符号能替换复杂的体系。
2. 对于“人们追求简单的原因”,下面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简单能让人突破思维限制。
B.简单能减少束缚直抵本质。
C.简单能帮助人们提高效率。
D.简单能让语言更具感染力。
3. 读第⑥段,作者认为应该如何到达“简单”之境?请简要概括。(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4-7题。 (20分)
安于疾恙
①这几日,身染微恙。不算什么大病,只是秋风侵体,头目昏沉,喉间如含粗砂,连每日读书散步的常课,也被彻底打乱了节奏。我靠在窗边的旧藤椅上,看外面梧桐叶子一片一片地掉,落得倒是从容不迫,反衬得我窗内的生活,一片狼藉,对我这样一个完美主义者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②邻家的琴声,又在傍晚时分响起。那个学琴的孩子,夜夜在与一支练习曲搏斗。起初那调子生涩,屡屡在某个复杂的音节上绊倒,戛然而止,复又挣扎着重来••••••前几日听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