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8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1/19 20:23:4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9630字。

  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浸种:一夜春雨涨堂前,万木生芽迎句芒
  南宋楼璹的《耕织图》是“中国最早完整记录男耕女织的画卷”,被誉为“世界首部农业科普画册”。相传元代程棨临摹时,给每幅图加留了空白,并在空白处用小篆题写了楼璹的五言八句律诗,通过图形说明与文字描述的结合示范,促进了农业科技的传播和农耕文明的传承。
  “耕图二十一”画面中一座简明整洁的农舍,门外草木生发,屋前溪水潺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三名男子看年纪似祖孙三代,正相互配合为这一年的耕作准备谷种:左侧的男子挽起裤腿立于溪水中,伸出双手正欲接过装满谷种的竹篮;中间的男子立于岸边,将手中的竹篮递出;右侧的老者拄着拐杖,好似在叮嘱浸种的注意事项。溪水中已有两篮浸泡着的种子,并排着,竹篮上面还放着增重的石块,以便让种子充分地浸泡在溪水中。
  耕图二十一首•浸种
  【宋】楼璹
  溪头夜雨足,门外春水生。
  筠篮浸浅碧,嘉谷抽新萌。
  西畴将有事,耒耜随晨兴。
  只鸡祭句芒,再拜祈秋成。
  画面的右侧是楼璹的诗,诗的首联与颔联是对画面内容的陈述:一夜春雨过后,溪流上游水量充沛,门外的溪水也涨了起来;农户们把装有种子的竹篮浸入清浅的溪水中,浸泡后的种子就会萌发出新芽。诗的颈联和尾联则结合农时要求、农具选用、农俗文化等对画面进行了补充说明:立春意味着今年的农事即将开始,农户们清晨就要早起带着犁等农具到田里整地,出发前还要杀一只鸡祭祀春神,以祈祷秋日的丰收。
  浸种(乾隆和诗)
  谷种如人心,其中含生生。
  韶月开初律,向阳草欲萌。
  三之日于耜,东作农将兴。
  筠筐浸春水,次第宛列成。
  画面左上方是乾隆题写的和诗,前三联都是陈述和解释“浸种”的背景和意义:谷种如同人们内心的美好愿望,寄寓着一年的收成和生计;韶月(立春)开始进入新的一轮二十四节气,朝阳的草将要发芽;农历正月一过就要拿耜(即“犁”)开始准备今年的农事了。尾联则以白描的方式强调了画面重点:装满种子的竹筐浸入溪水,一个挨着一个整齐地排列着。
  祭“春神”祈秋收
  “只鸡祭句芒”中的“句芒”是中国古代神话体系中主管草木生发的“春神”。《礼记•月令》中记载:“孟春之月……其帝大皞,其神句芒……”表明句芒为孟春之神。又据《吕氏春秋通诠》记载,孟春即春季的首月,具体指立春至惊蛰期间。其间冷空气开始减弱,气温逐渐回暖,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人们在立春祭祀句芒,举行迎春仪式。对“春神”的祭祀,远在周朝时就有,这种风俗一直延续至清末民初。而杀鸡祭祀的由来也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在古代社会,人们认为鸡是一种神兽,具有驱邪祛病、祈福祝祷的作用。因此,在祭祀活动中,鸡常被当作祭品。
  楼璹的诗由民间采风而成,其中记录的农俗皆是民间认可和采用的活动形式。古代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农户们在立春之际杀鸡祭祀句芒,以求风调雨顺、秋日丰收。
  农时不候 浸种有讲究
  1.把握农时。宋代浸种的时间是在二月立春前后。陆游就曾写下诗句“浸种二月初,插秧四月中”。这段时间如果是夜雨昼晴的天气,就能保证种子发芽所需的湿度和温度,因此画中题诗首句即言“溪头夜雨足”。
  2.巧用农具。浸种使用的农具是特制的竹篮,是一种用竹子紧密编织而成的篮筐,侧面看几乎没有孔洞,种子不会漏出,但水能够进入篮中,又有较好的透气性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据说元代程棨临摹《耕织图》时,在空白处用小篆题写了楼璹的五言律诗,促进了农业科技传播。
  B.楼璹《浸种》诗的首联与颔联描述了画面内容,颈联和尾联则补充了农时、农具和祭春神等信息。
  C.乾隆和诗将“谷种”比作“人心”,赋予农耕活动情感寄托,与楼璹诗相比加入了对浸种意义的阐释。
  D.浸种需吸收相当于自身质量15%~18%的水分即可正常发芽,且吸水量与种子类型、水温等相关。
  2.对文中“只鸡祭句芒”农俗文化的理解,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芒是主管草木生长的孟春之神,祭祀句芒的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清末民初。
  B.古时鸡被人们视为神兽,具有驱邪祈福的作用,故在祭祀句芒活动中,常被当作祭品。
  C.祭祀句芒是孟春之月的重要仪式,体现了古代农业对神明的绝对依赖与敬畏。
  D.此农俗属于民间认可和采用的活动形式,反映出民俗与农耕的紧密联系。
  3.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浸种是农耕生产的关键环节,需兼顾自然条件与技术细节。春雨过后,溪水上涨,农户将谷种装入竹篮,压上石块使其        ;选择此时浸种,既因立春后气温回升适合萌芽,也关联着        的农俗传统;而种子萌发的核心条件,除充足水分外,还需        以保障酶的活化与呼吸作用及胚乳物质转化。
  4.对文中谈及“祭‘春神’祈秋收”的内容是否保留,人们看法不一,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5.文中“浸种需把握农时”的理念,与《齐桓晋文之事》中“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的思想有何共通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我挡住了什么
  刘亮程
  又刮起了风,天空什么都没有。这片大地早已经被风搜刮干净,只剩下土。那些残墙上的土,一点一点地被风抠下来,刮走,让我看着心疼。我知道我无法阻止——许多年前我把房后面的一棵榆树移到屋前面,把纷涌向西的一群羊迎头拦住,赶向东边河湾的草滩时,我以为我能改变许多东西,能阻挡住那些事物的流散与消逝。
  我确实曾经阻挡住了什么。至少,我止住了我的心,让它永留在这个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