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同步练习57
- 资源简介:
约4650字。
荷塘月色
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
阅读课文第4、5段,完成1~5题。
1.下列加点字与“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中“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弥留之际 B.欲盖弥彰
C.弥天大谎 D.弥补过失
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B.那时在湖南一所偏僻山村农校——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C.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D.“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
3.【本课语用专练点】 通感又叫“移觉”,是将人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不同感觉彼此挪移转换,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请以“琴声”为对象,运用通感的手法写一句描写琴声的话。
4.【本课语用专练点】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5.请根据“荷”的意象,结合朱自清的人生经历,给朱自清写一段人物短评,不少于70个字。
阅读《荷塘月色》一文,完成6~9题。
6.对《荷塘月色》中“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这段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宁静的月夜,这时的“我”与白天的“我”判若两人。
B.在宁静的月夜中,作者可摆脱白天人世的羁绊,得到自己追求的一时的自由。
C.在宁静的月夜下,作者可以任凭自己的性格,想说就说,想做就做。
D.作者用白描的手法,描写月夜的美丽,自己也进入了一个美妙的、神秘的世界。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开篇第一句话“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统摄全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使得文章后面的心情变化——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等,有本有源,脉络清楚,易为读者所理解。
B.文章语言充满诗情画意,具有修辞的美感。如采用许多比喻来写荷叶、荷花在朦胧月光下的情状,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写荷香、月色都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妙不可言。
C.文中叠词的运用也颇具匠心,如“缕缕”的清香、“脉脉”的流水、“隐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