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5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1/25 21:54:0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3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0300字。

  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试卷由圈"整理排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就中国古代诗歌史而言,盛唐既是时段分期概念,也是由审美特质、体制艺术、代表作家等共同构成的诗学型范的概念。作为分期概念的盛唐,由严羽《沧浪诗话》较早提出,至明代高棅基本论定。严羽论诗推崇"盛唐",他心中的盛唐主要指开元、天宝诗坛。此后学者言及盛唐,基本重在开元、天宝,只是对盛唐的上限和下限的看法稍有出入。特别是对于开元以前的陈子昂,天宝以后活跃的韦应物、刘长卿等,以及杜甫在天宝末年至大历时期的创作等,有所争议。
  盛唐诗学型范到底由哪些作家来体现,这是一个关键的论题。严羽推崇李白、杜甫,同时又称赏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我们今天一般说到盛唐诗人,首先就离不开这六家,其代表性和经典性是毋庸置疑的。元明以降学者则带入辨体的细腻视角,为我们勾画出其时诗体大备、时人各有专擅的盛唐风貌。
  与此同时,历来论者都认可杜甫为盛唐诗人,但又对杜诗超出唐诗主流风格之外的特质颇有体会,于是产生了对于盛唐之"正体"和"变体"的探讨。严羽已经注意到"众唐人是一样,少陵是一样"。王世懋在《艺圃撷余》中进一步论及杜诗多有"变态"之处,说:"特高于盛唐者,以其有深句、雄句、老句也。而终不失为盛唐者,以其有秀句、丽句也。"可见,杜甫在盛唐主流风格之外,又具备独造之变体。
  盛唐诗学型范的基本内涵,包含了风骨健举、气象浑厚、风神超越、兴象玲珑等美学范畴,也包含了古体、近体发展新变所形成的体制风貌。对盛唐诗歌艺术典范的阐发,可以溯及殷璠《河岳英灵集序》"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这一经典论断。其后,宋元明清学者一直重视对盛唐诗风特质的揭示,盛唐型范主要由他们心目中典型的审美范畴、体式风格和作家经典来共同诠释。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提出盛唐诗的独到之处在于"兴趣"和"妙悟",他认为盛唐诗并不依恃学理思力,而是具有"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特点。杨士弘《唐音》选诗特别重视盛唐诗雄浑的"音律",可能受到了殷璠"声律"论的影响。明代学者的最大创见则在于,他们更加注重在诗体的专门辨析中,更加明确地阐发出盛唐诗的特质,提出了一些影响至今的经典美学范畴。直至清代王士祯"神韵"说又发展了前人的"兴象风神"观,可见古人对盛唐诗的批评观念得以不断充实完善。这些经典的论断和表述,既代表了古人对盛唐诗歌艺术型范的理解,也凝结成为他们自身鲜明的诗学理想,他们对盛唐之"盛"的解释和推崇,实际正是对盛唐的诗史价值的认定。
  (摘编自黄琪《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盛唐概念》)
  材料二:
  所谓"盛唐气象",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的时代风格、时代精神: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盛唐诗歌与其他时期的诗歌相区别的特色。"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这些诗句里洋溢着一股涵天盖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者对盛唐分期起止时间的看法并不完全一致,但大体都认同开元、天宝属于盛唐主体时段这一观点。
  B.盛唐诗歌作为重要的文学现象,受到后代学者高度关注,相关研究众多,批评观念得以不断充实完善。
  C.李、杜诗歌虽然也会言及愁情,但其愁情总会蕴含着忧国忧民的浩然奇气,这是中晚唐诗人不具备的。
  D.盛唐气象既是盛唐诗歌艺术成就的表征,也表现为盛唐诗人对社会的关切以及对国家命运的责任意识。
  2.依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历代论者都认可杜甫为盛唐诗人,但对杜甫超出唐诗主流风格的那部分作品却颇有微词。
  B.宋元明清学者重视对盛唐诗风特质的研究,其中明代学者更加注重在诗体上做专门辨析。
  C.材料二第二段列举杜甫的例子,论证了盛唐后期盛唐气象的主要表现,论证极有说服力。
  D.材料二多处采用纵向的比较论证法,突出了盛唐诗歌的精神内涵、风格特征与变化趋势。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唐代元稹:杜甫天才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怜渠直道当时语,不著心源傍古人。
  B.宋代王安石:吾观少陵诗,为与元气侔。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
  C.宋代苏轼: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D.明代胡应麟:杜(甫)精粗、巨细、巧拙、险易,靡不毕具,参其格调,实与盛唐大别。
  4.下列选项,不属于材料二所述的盛唐诗歌创作的新变化趋势的一项是(3分)
  A.由注重个人抒情转向将一己之情融入社会政治主题。
  B.盛唐诗歌兴趣高远,体式多变。
  C.在原有题材中表现出新的生活体验。
  D.将初唐的精细之美转变为大眼光、大格局的阔大之美。
  5.山城同学在学习了李白、杜甫等盛唐诗人的诗歌后,计划写一篇关于"盛唐诗歌的美学特质"的小论文,请结合两则材料相关信息,给论文列出提纲。(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六瓣梅
  刘心武
  他热爱文学,但从事的却是一种最不需要文学想象力的冷僻的技术工作。他很忙,没有时间阅读任何文学作品。但他会在难得的休闲时间里,同妻女侃文学。也不是对文学进行评论,而是对小说进行复述。他复述的小说,都是几十年前出版的。他的复述极有可听性,甚至可以说具有特殊的魅力。他不单是复述那些小说的情节,他会把细节、对话,乃至某些描写上的精致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