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150字。
狼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
2.学习记叙的顺序和结构。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二、难点、重点分析
1.难句译注。
(1)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复:又。之:代词,指骨头。后狼;后得到骨头的狼。而: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前狼:先前(那只第一个吃到骨头的)狼。至:到(了面前)。译:(屠夫)再扔骨头给(第二只)狼,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先前那只狼又到了前面。
(2)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野:田野。麦场:打麦场。主:主人。积:堆积。薪:柴草。其:代麦场。中:中间。丘:小山。译:(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个打麦场,场的主人在场上堆着柴草,覆盖成小山似的。
(3)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方:正,副词。欲:要,想要。行:走,走开。转:转身。其:代柴草堆。意:意图,活用为动词。企图。将:将要。以:来,连词,表目的。攻:攻击。其:代屠夫。后:后面。译:(屠夫)正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企图钻进洞中来攻击屠夫的背后。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乃:才。悟:明白、醒悟。前狼:柴草堆前的那只狼。以;介词,用,后面省略“之”。诱:诱惑,迷惑。敌:敌方,这里指屠夫。译:(屠夫这时)才明白柴草堆前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个)来迷惑敌方。
2.文中描写了狼怎样的动作、神态,揭示了狼怎样的本性?
分析;狼首先是遇见屠夫就紧跟不舍;然后得到骨头就停下来啃,啃完后又跟着屠夫不放;接着见无懈可击,就施出诡计,一个在面前装睡麻痹对方,另一个绕到屠夫背后意图出其不意突袭。最后双双丧命。揭露了狼贪婪、狡诈而又愚蠢的本性。
3.屠夫起先怕狼,后来又怎样战胜狼的?
分析:屠夫起先对狼抱有幻想,想通过“投骨”给自己解围;后来“骨尽”,而两狼“并驱如故”,使屠夫终于认识到狼不会放过自己;为了保全自己,他迅速占领有利地势,取出武器准备与狼搏斗;后来,他抓住战机,乘其不备,立毙“前狼”于刀下;“转视”,又表明他警惕性高,善于斗争。屠夫能利用地势,抓住战机,行动迅速,而警惕性又高,所以能以一敌二,战胜恶狼。
4.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分析: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5.屠户战胜狼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概括起来看,屠夫杀死两狼,取得斗争胜利的原因有三:
(1)丢掉幻想,树立了与狼搏斗的思想。
(2)占据有利地势,抓住有利时机,突然行动,果断杀狼。
(3)连续作战,险恶务尽。
6.《狼》一文中,有记叙,有描写,有议论,请各举一例,说明其作用。
分析:记叙:“一屠晚归,担中内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级行甚远”。这里是写屠户遇狼,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事件的开端。
描写:“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写出了狼的狡猾。
议论:“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上增笑耳”。点明了故事的主题:狼虽然贪婪、狡诈,但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