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40字。
13贪心的紫罗兰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主旨,明确哲理。
2、从不同角度了解紫罗兰这一形象。
3、学习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
多角度理解紫罗兰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很多年前,渤海口处生活着一群鱼。它们整天在水中无忧无虑地嬉戏。一天,它们之中的一条鱼突然想:这源源不断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条河究竟有多长,都流过些什么地方呢?河的尽头会是什么样的呢……这条鱼突然有了一个伟大而可怕的念头:逆流而上,去寻找河的源头。
它想找一些同伴陪它一起进行这次历险。它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一些朋友,令它失望的是竟没有一条鱼支持它,更没有一条鱼愿意陪它进行这次历险。朋友们告诉它:一路上一定会有无数的鱼网和水鸟来捉它;水流这么急,它的体力是支持不到的;路上还有许多瀑布,而要想逆流穿过瀑布,除非长了翅膀,否则是绝对过不去的……朋友们都劝它打消这个念头,但没谁能动摇它的决心,它决定独自去闯。
它向鱼群告别后就独自上路了,朋友们都只能为它祈祷,祈祷它平安无事,能够实现心中的理想。它也知道,一路上有数不清的困难在等着它,这一走,可能永远也回不来了,但心中的理想让它变得坚强,让它变得勇敢。
它离开鱼群后,显得很兴奋,因为它来到了一个新世界,见到了许多以前从没见过也从没听说过的东西。它觉得自己以前简直就是一直井底之蛙,它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
它的游技很精湛,因而游的很精彩。它凭着敏锐的视力穿过了湖泊中的层层鱼网;它靠着聪敏的智慧躲过了无数水鸟的追逐。更令人惊叹的是,它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成功地逆行了壶口瀑布。到现在,它已变得遍体鳞伤,但它从没畏惧过,从没想过要放弃。它又以惊人的力量和毅力穿过了急水奔流的青铜峡谷,搏得了鱼儿们的大声喝彩。它不停得游,最后穿过山洞挤过石墟终于游上了高原。
它成功了,它胜利了!它流下了一滴激动而喜悦的眼泪。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被冻成了冰。几年后,一群登山者在唐古拉山的冰块中发现了它,它还保持着游的姿态。有人认出它是渤海口的鱼,但没人看到它的眼泪,因为泪水已溶在了水中…… 二、作者介绍
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1883—1931),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画家,和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同时,他又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人,二十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作品淡雅隽永,饱含哲理和对人生的思索,爱与美正是他作品永恒的主旋律。代表作品有《先知》《泪与笑》《暴风雨》等。《泪与笑》是纪伯伦写得最美的散文诗集之一。
三、字词
翘(qiáo)首 怂(sǒng)恿(yǒng) 明鉴(jiàn)
芳香四溢(yì) 安然无恙(yàng) 小巧玲(líng)珑(lóng)
窃窃(qiè)私语 如愿以偿(cháng)
四、整体感知
1、紫罗兰的生命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紫罗兰的生命经历四个阶段:(1)幸福愉快的生活在同伴之中,得意洋洋的在群芳之间左右摆动。(2)变成了盛开的玫瑰,伫立在众芳之上。(3)暴风雨把她从土里拔起,狂风扫去了她的花瓣,把她抛在湿漉漉的青草上。(4)和上叶子,浑身一颤,便死去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