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从何处来》教案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食物从何处来
学习目的:品味语言,揣摩学习
一、学习下定义、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运用。
二、学习本文如何用严密、准确的语言说明生物获得食物的规律。
环保教育:教育学生保护动物、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不要破坏自然界的食物链。
教学设想
一、要求学生联系生物课本上的知识,学习本文如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生物获得食物的规律。二、下定义、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学生在前面课文中接触过。学习本文要让学生在反复作些单项小练习的实践中.逐步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根据练习编绘示意图表,或根据课文编绘一套示意图表,巩固绘制示意图表方法的运用。
四、基本知识,结构层次的学习安排在第一课时完成。
学习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研习课文
(一) 学习第一部分
1.提问:种子能长成大树,鱼卵能变成大鱼,靠什么“长”?靠什么“变”?
明确:靠“有机物,靠能量”。
2.什么叫“食物”?(要求用课文中的话下定义)
明确: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
(二) 学习第二部分
接下来第3段是第二部分第一层,说明一切生物获得食物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用设问句“如何获得食物?”总起下文。
1.生物的自养
看录像,要求:找出其中的比喻句,按植物名称、比喻名称、作用三项填表。学习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体会语言的生动性。注意录像与课文的差异。
(1)
植物名称 比喻名称 作 用
根 毛
茎
叶 子
叶绿体
这四个比喻,不仅说明了植物的根、茎、叶、叶绿体各自的不同作用,而且说明了绿色植物的“自养”的科学道理,又写得生动、形象,使我们对这一科学知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