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同步练习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试卷 / 必修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1/2 8:20:04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4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0题,约5100字。
6.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丽水   天童子
预习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搪瓷(     )   甲胄(     )      窗帷(    )  啐掉烟头(     )              
吞噬(    )    倒坍 (    )   惬意(    ) 烟熏火燎(    )
2.解释下列词语。
(1)管制:                    (2)惬意: (3)惟妙惟肖:               (4)蹒跚: (5)襁褓:                 (6)赫然:  3.阅读课文,选出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作者巧妙地把一名德国伤兵安排在已临时改为战地医院的他的母校,让受重伤的他在昏昏沉沉中看到先前读书时军国主义教育的痕迹,从而暗示了民族灾难和个人不幸的根源。
   B.在“我”身上,作者真实地概括了那个时代的生活,从而反映了战争的惨无人道,反映了牺牲者所处的绝境,以及整个被战争败坏了的年轻一代悲愤的情绪,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C.“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个典故原指古希腊斯巴达人为保卫祖国而英勇战死的事迹,在这里暗示纳粹德国给青少年灌输军国主义思想,教育青少年盲从、为法西斯效力卖命的可悲现实。
   D.小说构思巧妙,基调灰暗、沉郁。作品的主题是反战,作品的视角独特:本该在学校
读书的学生却上了战场,文科学校成了战地医院,学绘画的学生永远失去了双手……
这些,突出表现了法西斯穷兵黩武的罪恶。           
随堂训练
阅读《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的结尾部分“当我被抬过这扇门,来到灯光耀眼的木板后面时……‘牛奶,’我喃喃地说”(文见教材),完成6—10题。
5.文中写道:“它第一次触动了我的心灵,震撼了我内心某个隐秘的角落,使我惊骇万状。” “使我惊骇万状”的是什么?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当初,教师命令学生写下“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7.请分别指出小说结尾的三处出人意料,并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8.下列对节选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终于认出了手术室就是自己读书的教室,这是小说的高潮也是结局。
B.当“我”发现“我失去了双臂,右腿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